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薛嵎的《渔村杂诗十首再和前韵》
全文:
微吟朗咏足风骚,切莫危言试怒涛。
云本无心泉自洁,不因作意立名高。
参考注释
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自洁
亦作“ 自絜 ”。保持自身的纯洁。《后汉书·张酺传》:“朝廷望公思惟得失,与国同心,而託病自絜,求去重任,谁当与吾同忧责者?”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元 倪瓒 《早春对雨寄怀张外史》诗:“神安形不彫,跡高行自洁。” 明 何景明 《内篇》之二:“自洁以求直,则人弗得訾。”
作意
(1).着意;加意。 唐 陆龟蒙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诗:“月中若有閒田地,为劝 嫦娥 作意栽。” 宋 陈与义 《遥碧轩作呈使君少隐时欲赴召》诗:“君为边城守,作意邀山入窗牖。”
(2).指故意、特意。 唐 杜甫 《江头五咏花鸭》诗:“稻粱霑汝在,作意莫先鸣。”《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昨日又承他送些小菜来看我,作意备些薄礼,来日到他府中作谢。” 清 王士禛 《寄陈伯玑金陵》诗:“东风作意吹杨柳,緑到 芜城 第几桥?”
(3).注意。 唐 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将。”《新唐书·李绛传》:“帝每閲视,顾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为如此事。’”
(4).起意;决意。 唐 张籍 《寄昭应王中丞》诗:“春风 石瓮寺 ,作意共君游。”
(5).著作的本意。《汉书·艺文志》:“﹝《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 郭沫若 《孔雀胆·后记》:“在写作时当然也加上了一层作意,现代人所说的主题。”
立名
(1).树立名声。《史记·伯夷列传》:“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汝若事君尽忠,立名千载,吾死不恨焉。” 清 龙启瑞 《宋伯姬论》:“有闻而慕之者,将残身以立名。”
(2).命名;建立名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盖羣论立名,始于兹矣。” 章炳麟 《文学说例》:“及其立名借字,则社会已开,必在 虞 夏 以后也。”
薛嵎名句,渔村杂诗十首再和前韵名句
猜你喜欢:
-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穷巷多怪,曲学多辩。商鞅《商君书·更法》
-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 千里之马时一有,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急。韩非及后人《韩非子·说林下》
-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