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戴复古的《灵壁石歌为方岩王侍郎作》
全文:
灵壁一峰天下奇,体势雄伟身巍巍,巨灵怒拗天柱掷。
平地苍龙骧首尾,两片黑云腰夹之。
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翠湿。
乾坤所宝落世间,鬼神上诉天公泣。
谓有非常人,致此非常物。
可磨斫贼剑,可倚击奸笏。
可祝不老年。
可比至刚德。
自从突兀在眼前,溪山日夜生颜色。
君不见杭州风流白使君,雅爱天竺双云根。
又不见奇章公家太湖碧,高下品题分甲乙。
二公名与石不磨,今到方岩有灵壁。
我来欲作灵壁歌,击石一唱三摩挲。
秋风萧萧淮水波,中分南北横干戈。
胡尘埋没汉山河,泗滨灵壁今如何。
安得此石来岩阿,郁然盘礴中原气,对此令人感慨多。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上诉
当事人不服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依法向上一级法院提请重新审理
提出上诉
天公
(1) 天。以天拟人,故称
(2) 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戴复古名句,灵壁石歌为方岩王侍郎作名句
猜你喜欢:
-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管仲《管子·法法》
-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班固《汉书·传·董仲舒传》
- 我爱山中春,苍崖鸟一声。元鹏《山中四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