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佚名的《莺啼序 呜鹤余音卷三尚有沁园春世事纷纷一》
全文:
三峰路险,雪满空崖,瑞祥烟雾起。
涧畔听、龙吟虎啸,电闪星辉,迸出红光,鬼神惊避。
铅凝汞结,炉中养就丹点,瓦史成至宝,愚人餐一粒,延年纪。
那堪更有,神珠万颗,流霞晃耀,遍穿宫里。
参考注释
龙吟虎啸
(1).龙虎叫啸。《西游记》第六十回:“龙吟虎啸,鹤唳鶯鸣。”
(2).喻声音洪大。 宋 陈与义 《衡岳道中》诗之二:“客子山行不觉风,龙吟虎啸满山松。”
(3).喻诗词声律豪放峭拔。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稼轩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4).喻英雄豪杰叱咤风云。《天地会诗歌选·手足歌》:“龙吟虎啸山川地,高才还要认 洪 英。”
电闪
闪电。 宋 苏轼 《观子玉郎中草圣》诗:“ 柳侯 运笔如电闪, 子云 寒悴 羊欣 俭。” 瞿秋白 《乱弹·水陆道场》:“隐隐的雷声一阵紧一阵松的滚着,雪亮的电闪扫着。”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惊避
惊慌逃避。 清 毛奇龄 《打虎儿行》:“假虎隐幔恐小儿,小儿惊避力不支。”
佚名名句,莺啼序 呜鹤余音卷三尚有沁园春世事纷纷一名句
猜你喜欢:
- 杂曲歌辞。秋夜曲二首王建〔唐代〕
- 和陆成父韵袁说友〔宋代〕
- 凄其岁晚不胜乡国坟墓之情再得四篇赠宗之敖陶孙〔宋代〕
- 贺赵礼部得祠二首释善珍〔宋代〕
-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包山祠陆龟蒙〔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