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热河回跸至喀喇河屯作》
全文:
出以先驱跸路清,归当后扈奉前行。
明知十日趋承近,不尽万龄祈祝诚。
回视山庄云岭外,早临滦墅锦林横。
错红综绿缘秋暖,露重犹滋麦始萌。
参考注释
明知
知道得很清楚
明知故问
十日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趋承
亦作“趍承”。1.指就教,接受教益。 宋 王安石 《谢林中舍启》:“顾惟幸会之多,曾是趍承之晚。” 宋 曾巩 《与刘沆龙图启》:“未卜趋承,更增慕恋。” 清 赵翼 《谒补山制府奉呈》诗:“趋承能不心倾尽,半为勋高半谊敦。”
(2).侍奉;侍候。 明 张居正 《元日望阙》诗:“北闕朝元忆往年,趋承长在日华边。”《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初日还强勉趋承,以后打熬不过,半眠半起。”《清史稿·世祖纪二》:“隆恩罔极,高厚莫酬,朝夕趋承,冀尽孝养。”
(3).趋附奉承。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迨至 政 宣 间,一时权倖皆自此进,气燄赫然,都总管反趋承之不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同父 挥金如土,毫无恡澁。妓家见他如此,百倍趋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你想,督办要娶姨太太,那一个不趋承巴结?”
(4).引申为迎合。 李大钊 《真理之权威》:“吾为爱真理故,而不敢有所附和唯阿,以趋承此社会。”
不尽
(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祈祝
祈求祝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献异书》:“方士 赵天寿 者进献符法三十六本……已乞留 静虚观 ,为上祈祝,不许。”《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六月,丁酉, 龙翔宫 奉安感生帝及从祀圣像,仍备祭器,比附 太一宫 礼例祈祝。”
乾隆名句,热河回跸至喀喇河屯作名句
猜你喜欢:
- 知往日所往之非,则学日进矣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五六则》
-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刘勰《文心雕龙·夸饰》
- 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
-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秋日登美美亭张咏〔宋代〕
-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苏轼〔宋代〕
- 同舍问及故山景物用钟字韵诗以答邓忠臣〔宋代〕
- 赠赵判官寿卿二首曾几〔宋代〕
- 清绮书屋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