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小作幐囊大帷盖,石经三体皆磨砻

小作幐囊大帷盖,石经三体皆磨砻

王士祯传经堂歌送卓永瞻归浙西因寄火传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王士祯的《传经堂歌送卓永瞻归浙西因寄火传》

全文:
中原丧乱连天崇,凿蹄骄马嘶江东。
昭陵玉匣出隧道,鸿都秘策飞秋蓬。
小作幐囊大帷盖,石经三体皆磨砻
卓家世德不可纪,侍郎谋国真公忠。
巢倾卵破悔不早,曲突徙薪谁谓功。
革除事往三百载,至今化碧干长虹。
闻孙抱经隐苕霅,千秋人识梁丘宗。
清庙明堂列球贝,深山大泽藏蛇龙。
我慕蕊渊生苦晚,晚及孙子相追从。
雄才能虑五石瓠,大力欲挽千钧弓。
桓荣稽古累数世,郎君人地将无同。
昭氏鼓琴有妙理,谁云竟以文纶终。
至尊通经过汉代,会开东观临三雍。
*虎诸儒考同异,如悬大簴铿洪钟。
郎君摄衣作都讲,雅歌殿上何雍容。
野夫穷经不得力,坐使尹季伤瘖聋。
他年登堂问章句,五湖帆影随樵风。

王士祯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帷盖

(1).车的帷幕和篷盖。《管子·事语》:“帷盖不修,衣服不众。” 汉 枚乘 《七发》:“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2).《礼记·檀弓下》:“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后以“帷盖”为受恩乞恩之典。《汉书·陈汤传》:“夫犬马有劳於人,尚加帷盖之报,况国之功臣者哉!” 明 张居正 《上六部禀帖》:“彼时劳苦已明,帷盖已施。”

(3).棺罩和棺盖。亦指棺椁。《梁书·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 兰臺 石室 之文,用尽於帷盖。” 明 何景明 《王母何氏墓碑》:“发帷盖兮,脩途委蛇。”

石经

(1).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 汉平帝 元始 元年 王莽 命 甄丰 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 汉 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 汉灵帝 熹平 四年(公元175年) 蔡邕 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2) 三国 魏 齐王 ( 曹芳 ) 正始 (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 唐文宗 开成 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 后蜀 孟昶 命 毋昭裔 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 宋仁宗 嘉祐 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因用篆、隶二体,又称“二字石经”。(6) 宋 高宗 时御书刻石的“南宋石经”,亦称“宋高宗御书石经”。(7) 清 乾隆 年间刻石的“清石经”。参阅 清 顾炎武 《石经考》、 清 万斯同 《石经考》、近人 张国淦 《历代石经考》。

(2).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现存石碑刻经规模最大的是 北京 房山 云居寺 附近的石经。从 隋 代 大业 年间(公元七世纪初)刻起,到 明 代 万历 、 天启 年间(公元十七世纪初)为止,大部分重要佛经都已刻成。 唐 皮日休 《开元寺避暑怀鲁望》诗:“石经森欲动,珠像儼将恰。”

三体

(1).指《诗经》的风、雅、颂三体。《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 唐 孔颖达 疏:“诸诗未有一篇之内备有风、雅、颂,而此篇独有三体者。”

(2).指 唐 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 宋 周弼 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

(3).指 唐 人赋诗唱和的三体。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三:“今人概言和韵,而不知 唐 诗賡和有三体,一曰依韵,一曰次韵,一曰用韵。”原注:“依韵,用在一韵,不用其字。次韵,和元韵,效其次第。此创于 元 、 白 ,其集中曰次用本韵是也。又次韵亦曰步韵,曰踵韵。用韵,但用彼韵,不次先后。”

(4).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书流行前,称古文、篆书、隶书为三体。《后汉书·儒林传序》:“ 灵帝 乃詔诸儒正定五经,刊於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验。”《旧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 承禎 颇善篆、隶书, 玄宗 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宋史·文苑传三·句中正》:“﹝ 句中正 ﹞尝以大小篆、八分三体书《孝经》摹石, 咸平 三年表上之。”

(5).汉字的三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新唐书·柳公权传》:“ 宣宗 召至御座前,书纸三番,作真、行、草三体。”

(6).史学中称编年、纪传与纪事本末三种体裁。编年体始于《春秋》,纪传体始于《史记》,后 宋 袁枢 创纪事本末体,史部分类乃相沿分为三体。

磨砻

亦作“ 磨礲 ”。亦作“磨垄”。1.磨石。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下》:“ 枚乘 有之:磨礱不见其损,有时而尽。” 唐 黄滔 《书怀寄友人》诗:“此生如孤灯,素心挑易尽,不及如顽石,非与磨礱近。” 清 钱谦益 《保砚斋记》:“以磨礲比德焉,以介石比贞焉。”参见“ 磨礱砥礪 ”。

(2).磨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阳为文梓,阴为楩柟,巧工施校,制以规绳,雕治圆转,刻削磨礱。”《太平广记》卷三九八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赵州 石桥甚工,磨壠密致,如削焉。”一本作“ 磨礲 ”。 宋 黄庭坚 《谢王仲至惠洮州砺石黄玉印材》诗:“磨礲顽钝印此心,佳人持赠意坚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沧溟见梦》:“ 愚山 适将往南山购石,见墓道间有石仆地,磨礱如新,遂刻己文。” 郭沫若 《赠朝鲜同志》诗:“江山锦绣三千里,寳剑磨礱十万横。”

(3).磨练;切磋。 唐 刘禹锡 《酬湖州崔郎中见寄》诗:“磨礱老益智,吟咏閒弥精。” 宋 陆游 《示友》诗:“学问更当穷广大,友朋谁与共磨礱。”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日以师道磨礲学者,昼夜辨析,谆谆不懈。”

(4).折磨。 明 陆采 《明珠记·别母》:“薄命合遭逢,自古佳人,偏受磨礱。”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数载飘零似转蓬,为恩情多少磨礱。”

王士祯名句,传经堂歌送卓永瞻归浙西因寄火传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王士祯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