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慕容彦逢的《和刘著作伟明贡院即事韵》
全文:
簪绂千龄会,朝廷百度明。
规摹追古治,符瑞协炎精。
九叙民歌遂,三阶夜彩平。
秉文称济济,乐育咏菁菁。
经术渐摩久,人材长养成。
礼闱参众听,文鉴肃群情。
预贡观能吏,来游尽硕生。
胸襟穷底蕴,头角竞峥嵘。
蔌蔌珠玑堕,喧喧虎豹争。
气冲牛斗动,词感鬼神惊。
收视疑无我,湛思讵有声。
袍纷晨雾委,帻岸宿云横。
纳试庭除晚,遄归步武轻。
身虽同脱鞅,心亦类摇旌。
三*级看鳞化,千金想睇迎。
膏粱搜卫霍,行伍擢韩英。
巧思怜金注,尘言沮海行。
正迷花锦乱,忽睹玉壶清。
奥义窥儒寝,纯音发帝茎。
铅刀惭利割,瓦釜失虚鸣。
已奏青钱选,初闻白雪赓。
句从天外得,思与海同倾。
相对一杯酒,当前二尺檠。
诗坛瞻宿将,笔阵却骁兵。
函剑腾秋紫,霜钟激夜铿。
请降衔许璧,引过负廉荆。
水落崖方露,犀燃怪自呈。
川吟愁燕雀,林啸慄鼯鼪。
莫逆谐心赏,相从与愿并。
尘风传胜语,鼎浪阅名烹。
待报迟星使,摅怀赖墨卿。
何当启鱼钥,寒食尚留饧。
参考注释
气冲牛斗
盛怒的样子。牛、斗皆星名,以示愤怒的程度
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唐· 崔融《咏宝剑》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慕容彦逢名句,和刘著作伟明贡院即事韵名句
猜你喜欢:
-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孔子弟子《论语·为政篇》
-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佚名《增广贤文·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