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李流谦的《寄送梁子辅赴召》
全文:
山岳自高百谷下,向来无物使之者。
骅骝合奉鸾和车,岂与黔蹄同一驾。
英奇绝代难小了,泥滓投之辄悲咤。
一朝拔去不可扼,震地风雷怯凌跨。
泮鬼先生自超特,鼎甲声称低董贾。
眼明奎画照琬琰,万喙夸呼海倾泻。
胡为不即天上去,识者怪吁狂者骂。
或传凤篆来日边,流水为车龙即马。
只应故是霄汉人,腐鼠示足鵷雏吓。
九江水暖桃鬼肥,风色不惊神所借。
只今岷峨抗湖海,贯玉编珠炯相射。
台家议和不议战,太平有象须藻藉。
小却犹当白玉堂,纵步黄扉方食蔗。
嗟予肮脏每自哂,蚤年谩想牛心炙。
一官漫浪不可说,可能更索山人价。
五年投閒食不饱,揽镜颠鬼辄生怕。
道涂众鬼同揶揄,口不能酬鬼空赭。
人生升沉亦何恨,但喜龙虎新变化。
异时击壤为幸民,一犁亦原从耕稼。
金华夫子吾胜友,接武风云共閒暇。
未应厚禄绝来书,寄声纸尾烦多谢。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眼明
(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诗:“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坼紫泥书。” 宋 陆游 《新辟小园》诗之二:“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
(2).犹眼红。激怒的样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
(3).方言。羡慕。 韩起祥 《刘巧团圆》:“她不满意咱,咱也不眼明她。”
奎画
指帝王的墨迹。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三:“ 光宗 因大书‘神泉’二字遗之,云:‘持归,随意凿一泉。’……奎画今刻之泉上。”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拾遗》卷一:“世以祕监为奎府,御书为奎画,谓奎宿主文章也,故 宋 有奎文阁、宝奎楼之称。” 清 厉鹗 《开浚西湖碑记》:“天章奎画,照映湖山。”
琬琰
(1).琬圭、琰圭。《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孔 传:“大璧琬琰之圭为二重。” 蔡沉 集传:“琬琰,圭名。”
(2).为碑石之美称。 唐玄宗 《孝经序》:“写之琬琰,庶有补於将来。” 宋 苏轼 《贺林待制启》:“箸书已成,特未写之琬琰;立功何晚,会当收之桑榆。”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写诸琬琰,播 狼胥 瀚海 之声;炳若丹青,掩 麟阁 云臺 之美。”
(3).泛指美玉。《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洪兴祖 补注:“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说山训》:“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 南朝 梁 刘峻 《辨命论》:“火炎 崐 岳,砾石与琬琰俱焚;严霜夜零,萧艾与芝兰共尽。” 唐 韩愈 《送穷文》:“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 明 杨珽 《龙膏记·觖望》:“花明宝鈿,光浮琬琰,是 广寒 仙媛,合配风流时彦。”
(4).比喻品德或文词之美。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怀抱之内,吐琳瑯於毛墨之端。”《南史·刘遵传》:“文史该富,琬琰为心;辞章博赡,玄黄成采。” 元 邓文原 《奉题延祐宸翰诗》:“官联天府璇璣象,帝阐河图琬琰文。”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今倥偬之际,忽捧琬琰之章。”
(5).玉液。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西王母 ﹞共玉帐之高会,荐清澄琬琰之膏以为酒。” 元 张之翰 《一字砚赋》:“以藉古锦,以盛蟾蜍,以滴琬琰。”
万喙
众口。亦借指众人之言。 宋 刘克庄 《和南塘食荔叹》:“邇来鷄舌擅瑰瑋,赞香誉味万喙同。”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世之儒者,万喙一词。”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万喙息响,天下太平。”
倾泻
(1) 大量的水从高处急速流下
瀑布倾泻于两山之间
(2) 倾吐,倾诈
倾泻冤愤
李流谦名句,寄送梁子辅赴召名句
猜你喜欢:
-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子思《中庸·第二十章》
- 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列子及其弟子《列子·说符》
-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李毓秀《弟子规·入则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