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讨源书屋》
全文:
宿雨润平林,晓风发幽谷。
书窗通四邻,骋望皆如沐。
寻流可得源,源流会一辙。
穷理在致知,吾闻诸前哲。
良农喜时雨,我亦惜分阴。
不然忧虑多,义府何心寻。
丛楚既森郁,奔泉复滂湃。
坐忘契静观,何必劳行迈。
地偏自无俗,轩幽不须广。
时有报衙蜂,含花入书幌。
衣履绝尘壒,须眉俯洁清。
山阴王逸少,妙会镜中行。
轻烟才出林,奔云旋作雨。
读诗爱浣花,无能继其武。
平桥隔横溪,溪头芳草萋。
过来回望处,霁霭傍川低。
参考注释
穷理
穷究事物之理。《后汉书·胡广传》:“﹝ 广 ﹞博物洽闻,探颐穷理。”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甄坟索之渊奥,该前言以穷理者,儒人也。” 宋 朱熹 《行宫便殿奏札二》:“为学之道,莫先於穷理;穷理之要,必在於读书。” 章炳麟 《与邓实书》:“故篇章无计簿之用,文辩非穷理之器,彼二短者,僕自以为絶焉。”参见“ 穷理尽性 ”。
致知
儒家哲学用语。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 汉 郑玄 认为“致知”是使人“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 宋 朱熹 认为“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明 王守仁 则认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参见“ 致良知 ”。
前哲
亦作“ 前喆 ”。前代的贤哲。《左传·成公八年》:“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力。”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仰前哲之遗训,俯性情之所便。”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诗:“逸人缀清藻,前哲留篇翰。” 清 钱谦益 《刑科给事中薛大中授征仕郎》:“在昔 三原 ,粤有前喆,奏牘流播,炳若丹青。”
乾隆名句,讨源书屋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来俊臣《罗织经·瓜蔓卷第十二》
- 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
-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老子《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 赋得规圆矩方(得循字五言八韵覆考会试题)乾隆〔清代〕
- 液池泛舟三首·其二乾隆〔清代〕
- 春日杂书八首张耒〔宋代〕
- 声声慢(题吴梦窗遗笔·别本作题梦窗自度曲霜花腴卷后)张炎〔宋代〕
- 园中杂言二首·其一沈恺〔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