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王弘诲的《秋夜长》
全文:
华烛兰堂夜未央,疏星耿耿银河光。
低徊宛转双鸣珰,忽忆征人戍他乡。
他乡千万里,秋色遥相望。
北风四顾何茫茫,欲往从之川无梁。
谁家今夜捣衣裳,砧声断续结中肠。
为问瑶台月,何处却逢郎。
珊瑚枕上分鸾凤,芙蓉帐底梦鸳鸯。
相思细数寒更漏,别意与之谁短长。
参考注释
谁家
(1).何家,哪一家。《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
(2).谁,何人。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
(3).何处。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张元干 《石州慢》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
(4).怎样。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张炎 《数花风·别义兴诸友》词:“好游人老,秋鬢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
(5).怎能。 唐 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吴文英 《瑞龙吟·送梅津》词:“ 西湖 到日,重见梅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为什么。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双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 ,懒诵《南华》。”
(7).甚么。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8).甚么东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駡我?”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
夜捣
犹夜袭。《宋史·宗泽传》:“ 金 人既败,乃留兵分屯。 泽 遣壮士夜擣其军,破三十餘砦。”
衣裳
衣服的通称
身上衣裳。——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与衣裳。——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振衣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砧声
亦作“碪声”。捣衣声。 唐 李颀 《送魏万之京》诗:“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金 元好问 《短日》诗:“短日碪声急,重云雁影深。” 明 刘基 《秋日即事》诗之十三:“雁行却向城头过,何处砧声隐隐闻。” 明 徐复祚 《投梭记·赛魔》:“砧声续断来,孤舟冷落无聊赖,人在天涯音信乖。”
断续
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他一手扶着犁把,断续地吆喝着牲口
中肠
犹内心。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唐 元稹 《春月》诗:“四邻非旧识,无以话中肠。” 宋 秦观 《幽眠》诗:“忽忽竟何就,念之动中肠。”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顾念天性恩,沉痛迫中肠。”
王弘诲名句,秋夜长名句
猜你喜欢:
-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脱脱,阿鲁图等《宋史·列传·卷七十八》
- 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晏几道《蝶恋花· * 开时伤聚散》
-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老子·德经·第七十九章》
-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佚名《增广贤文·上集》
-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李毓秀《弟子规·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