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沈守正的《答金浦凡惠画》
全文:
一派烟霞出墨池,人言君作不声诗。
云林别字名迂叟,摩诘前身是画师。
参考注释
一派
(1) 一条支流;一条水流
一派死水
(2) 一个流派;一个派别
中立的一派
(3) 一片;一阵
一派谎言
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墨池
(1).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 汉 张芝 、 晋 王羲之 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 唐 裴说 《怀素台歌》:“ 永州 东郭有奇怪,笔家墨池遗跡在。” 宋 曾巩 《墨池记》:“﹝ 临川 ﹞ 新城 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 王羲之 之墨池。”
(2).指砚。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墨地皮棚》:“ 王僧彦 父名 师古 ,常自呼砚为墨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宝都拈住,谩把松烟试,墨池点得兔毫浓,拂拭锦笺一纸。” 郁达夫 《采石矶》七:“他拿起笔来,往墨池里扫了几扫,就模模糊糊的写了下去。”
(3).指习书写字处。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墨池怜嗜学,丹青羡登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谁子?后生是畏,前圣有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其表文咨文俱卤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陈矣。”
(4).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笔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
人言
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声诗
乐歌。《礼记·乐记》:“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勒之金石,播之声诗。”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琴,他教我闭门学禁指,留意谱声诗,调养圣贤心,洗荡 巢 由 耳。” 章炳麟 《辨诗》:“瞽师瞍矇,皆掌声诗,即诗与箴一实也。”
沈守正名句,答金浦凡惠画名句
猜你喜欢:
-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 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 人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李大师、李延寿《南史·列传·卷三十九》
- 量入以为出戴圣《礼记·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