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何准道的《奏玉轩》
全文:
一轩万竹中,四际留空碧。
好鸟鸣高林,悠然淡晨夕。
物象自清旷,幽光散几席。
时复闻朱丝,玄鹤翔素壁。
灌木静吟秋,焚香时读易。
托契在清溪,俯仰观今昔。
参考注释
物象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
清旷
(1) 清静空阔
田野清旷
(2) 清爽;开朗
耳目清旷
幽光
(1).潜隐的光辉。常用以指人的品德。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诛姦諛於既死,发潜德之幽光。” 唐 柳宗元 《与邕州李域中丞论陆卓启》:“振宣幽光,激励頽俗。” 明 李东阳 《雷公峡二十韵》:“有笔赞幽光,兹言敢终纳。” 清 龚自珍 《忏心》诗:“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復,发露。
(2).微弱的光。 唐 李商隐 《燕台》诗之一:“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郭沫若 《脱离蒋*介*石以后》八:“街头巷口泛着一种形容不出来的恬静的幽光,人到这儿,就好像魂游太虚之府。”
几席
几和席,为古人凭依、坐卧的器具。《史记·礼书》:“疏房牀笫几席,所以养体也。” 宋 欧阳修 《和徐生假山》诗:“岂如几席间,百态生浓纤。暮云点新翠,孤烟起朝嵐。” 清 吴伟业 《松鼠》诗:“寻绳透帘幕,掉尾来几席。”
何准道名句,奏玉轩名句
猜你喜欢:
- 大仇必去,小人勿轻,祸不可伏。来俊臣《罗织经·固荣卷第六》
-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戴圣《礼记·学记》
-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篇》
-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佚名《尔雅·释草》
- 题王翚摹古十二帧·其十二·修竹寒泉乾隆〔清代〕
- 颂古一百则释正觉〔宋代〕
- 戏题般若台口号乾隆〔清代〕
- 奉和圣制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感而成诗应制苏颋〔唐代〕
- 嘉禾境上陈必复〔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