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荀子 《荀子·礼论》名句出处
摘自《荀子·礼论》
解释:本性,是人天生的材质;人为,是盛大的礼法文理。没有本性,那么礼法文理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加工,人本始的天性就不能自己变得美起来。
原文摘要:
文织,资麤、衰绖、菲繐、菅屦,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衣服者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属茨、倚庐、席薪、枕块,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居处者也。两情者,人生固有端焉。若夫断之继之,博之浅之,益之损之,类之尽之,盛之美之,使本末终始,莫不顺比,足以为万世则,则是礼也。非顺孰修为之君子,莫之能知也。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故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诗曰:“怀柔百神,及河乔岳。”此之谓也。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始卒,沐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本始
原始,本初。《荀子·礼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 宋 王安石 《和吴御史汴梁等》:“本始意已陋,末流功更长。” 鲁迅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凡小説流传,大率渐广渐变,而推究本始,其实一也。”
材朴
见“ 材朴 ”。
(1).资质朴素。《荀子·礼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朴当为朴,朴者素也,言性本质素。”
(2).亦作“ 材朴 ”。未经雕饰的木材。《楚辞·九章·怀沙》:“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朱熹 集注:“材,木中用者也。朴,未斵之质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材朴”。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则知威容下丽,羣生鲜瞻仰之因;材朴重琱,黎人有子来之地。”
文理
(1) 指文章内容和行文方面的条理
文理皆有可观。——宋· 王安石《伤仲永》
文理不通。
(2) 花纹
文理有疏密。——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礼仪
隆盛
(1) 兴隆;兴盛
国势隆盛
(2) 盛大
隆盛的仪式
无性
佛教语。一切诸法无实体,谓之“无性”。 唐 皎然 《妙喜寺赋得夜磬送吕评事》:“幽僧悟真定,归客忘远别,寂歷无性中,真声何起灭?” 宋 苏轼 《方丈记》:“地狱天宫,同为浄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
之无
(1).之字与无字。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金 元好问 《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
(2).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乍解张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识之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自美
自以为美;美化自己。《庄子·山木》:“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楚辞·远游》:“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自乐。” 五代 齐己 《君子行》:“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
荀子名句,荀子·礼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