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释妙声的《吴中行野人居》
全文:
见说幽居好,分明在眼中。
人家溪左右,风俗瀼西东。
静者柴门僻,村墟草径通。
往来迷町疃,物色认梧桐。
柳汊容书舫,芦洲隐钓筒。
留人菰米饭,邀鸭竹枝弓。
畴昔游观盛,名藩礼遇隆。
谈兵资远略,说剑动群公。
叹息知几蚤,归休克令终。
养生兼莳药,高兴托冥鸿。
怅望江湖迥,栖迟我辈同。
诗成浑想像,于以咏高风。
参考注释
静者
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吕氏春秋·审分》:“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黄节 注引《论语》:“智者动,仁者静。”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 蔡侯 静者意有餘,清夜置酒临前除。” 仇兆鳌 注:“ 梦弼 谓: 蔡侯 为人恬静而意气有餘。” 清 赵翼 《题邹莲浦小照》诗:“超然静者心,小憇寄幽瞩。”
柴门
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村墟
村庄。亦指乡村集市。 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寒园星散居,摇落小村墟。”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乔木村墟古,疏篱野蔓悬。” 宋 陆游 《水乡泛舟》诗:“隔林犬吠村墟近,掠面风来酒力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钩吻》:“野葛,生 桂州 以南,村墟閭巷皆有。”
释妙声名句,吴中行野人居名句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