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强至的《早行渑池道中》
全文:
二年别咸秦,八月过崤渑。
碎石隐地起,险涂抱山转。
我马无完蹄,我仆有重趼。
林红烈炬暴,涧白乱流浅。
夙驾露湿衣,夕休独临馔。
辙迹环九州,孔子未能免。
咨予独何人,安坐颜辄靦。
区区适其宜,誓将策疲软。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辙迹
亦作“ 辙跡 ”。1.车子行驶的痕迹。《艺文类聚》卷七一引 晋 枣据 《船赋》:“且其行无辙跡,止无所根,不疾而速,忽若驰奔。”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跨中州之辙迹,穷神行之轨躅。” 唐 白居易 《人之穷困由君之奢欲策》:“倦畋渔之乐,疲辙跡之游。” 清 马维翰 《泸定桥》诗:“人影漾惊波,行空无辙跡。” 艾青 《手推车》诗:“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
(2).痕迹。《老子》:“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讁。” 南朝 梁 任昉 《答刘居士》诗:“行无辙跡,理絶心机。”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泰伯篇三》:“ 颜子 则去一分私,显一分公,除彼己之辙迹,而显其和平。”
(3).犹途径。《淮南子·主术训》:“今治乱之机,辙跡可见也。” 明 方孝孺 《任重斋记》:“他如七十子之徒,虽其才各殊,至於辙迹亦一而已,盖自任之道同也。”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夫 孟 荀 文之祖也; 子政 、 子云 ,文之盛也:典型具在,辙迹各殊。”
见“ 辙迹 ”。
九州
(1) 中国的别称
(2) 日本四主岛中最南的岛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强至名句,早行渑池道中名句
猜你喜欢:
- 其出不出,间不容发。班固《汉书·传·贾邹枚路传》
-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 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 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 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矣。王永彬《围炉夜话·第六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