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释道宁的《偈六十三首》
全文:
人天普集,龙象交参。
大事全彰,云何不顾。
须待提纲举要,鼓唱玄风。
蔟锦攒花,以为谛当。
都无所益,枉费心机。
奈缘中下之流,无由凑泊。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奈缘
犹怎奈。《水浒传》第八一回:“你这一班义士,久闻大名,只是奈缘中间无有好人与你们众位作成,因此上屈沉水泊。”《水浒传》第四一回:“奈缘力薄才疏,不能接待,以遂平生之愿。”
中下
(1).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六等。《书·禹贡》:“﹝ 兗州 ﹞厥田惟中下。” 孔 传:“田第六。”《书·禹贡》:“﹝ 雍州 ﹞厥赋中下。” 孔 传:“赋第六。”
(2).中等里的下等。 宋 何薳 《墨经·松》:“明不足而黄者,曰黄明松,品惟中下。”
(3).指中策和下策。《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论》:“然制御上略,歷世无闻; 周 汉 之策,仅得中下。” 明 袁宏道 《感事》诗:“边防自古无中下,朝论於今有是非。”
之流
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
往往不是一位贵族,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
无由
没有门径或机会
相见无由
凑泊
亦作“ 凑拍 ”。1.凝合;聚合。《景德传灯录·慧寂禅师》:“我今分明向汝説圣边事,且莫将心凑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登 玉龙 ,其阁跨瀑布上流,当两山峡口,乃西支与中支二大距凑拍处。” 李大钊 《Pan……ism之失败与Democracy之胜利》:“一九一四年世界战祸之勃发,与夫吾国近来政局之翻覆,虽原因多端,凑泊而成,未可以一概而论。”
(2).凑合;拼凑。 宋 陆游 《跋吕成尗<和东坡尖义韵雪诗>》:“字字工妙,无牵强凑泊之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何得以一二韵约束为之?既约束,则不得不凑拍;既凑拍,安得有性情哉?” 梁启超 《读十月初三日上谕感言》:“实则不过无机的集合,偶然的凑泊,絶非有一共同之目的以相团结。”
(3).促成;形成。《朱子语类》卷六三:“物若扶植,种在土中,自然生气凑泊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此等诗虽非 坡公 著意之作,然自然凑泊,触手生春,亦见其学之富而笔之灵也。” 蔡元培 《美术与科学的关系》:“我为什么此时到 湖南 ?为什么今日到这个第一师范学校……这都有各种原因凑泊成功,竟没有一点自由的。”
(4).附着。《朱子语类》卷四:“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天理固浩浩不穷,然非是气,则虽有是理,而无所凑泊。”
(5).凑巧。《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也是机缘凑泊,适纔 闻人生 庵前閒看时,恰好 静观 偶然出来閒步,在门缝里窥看。”
释道宁名句,偈六十三首名句
猜你喜欢:
-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商鞅《商君书·算地》
-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 上有所欲,其神若亲,礼下勿辞,拒者无助矣。来俊臣《罗织经·治下卷第三》
-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王永彬《围炉夜话·第八五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