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王阜的《游乌石山清泠台》
全文:
半夜金乌池上浴,千年巨迹延芳躅。
俯视崇墉接远郊,下临幽谷通天竺。
霜落楼前一径开,珠林迢递绕苍崖。
老衲远迎天上使,山童旋扫石边苔。
九重使节青冥上,千里四方皆一望。
螺女不烦江上流,龙台钓罢人何往。
东望石鼓西偃旂,雁湖文笔同逶迤。
法雨忽从松际落,庆云常傍日边飞。
纂修大典心常赤,东阁英髦有清适。
牙签锦轴灿珠玑,千军笔阵蛟龙迹。
老禅与我最相知,携酒登临会有期。
幡幢影里成三口,钟磬声中礼六时。
划然长啸山人去,紫阁丹台隔烟雾。
寒翠轩中语别时,相思寄在梅花树。
参考注释
幡幢
(1).即幢幡。 唐 黄滔 《辞府相》诗:“今朝拜别幡幢下,双泪如珠滴不休。”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七:“ 庐山 远法师 命尽之日,山中峰涧寺落,皆见千眼仙人成队执幡幢香花赴 东林寺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外国·活*佛》:“以珠琲为幡幢,金寳为法供,内府瑰异为之一空。”
(2).特指刹上之幡。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鐘鼓楼旁,矗两宝刹,高数丈,剪綵为幡幢。”
钟磬
(1).钟和磬,古代礼乐器。《周礼·春官·小胥》:“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 郑玄 注:“钟磬者,编县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谓之堵。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汉 末丧乱,絶无金石之乐。 魏武帝 至 汉中 ,得 杜夔 旧法,始復设轩悬钟磬。” 宋 蔡梦弼 《草堂诗话》卷一:“ 郭受 寄 杜 云:‘春兴不知凡几首。’ 杜 答云:‘药裹关心诗总废。’皆如钟磬在簴,扣之则应。”
(2).佛教法器。 金 王庭筠 《超化寺》诗:“隔竹微闻钟磬音,墻头脩緑冷阴阴。”
(3).指钟、磬之声。 金 赵亮功 《甘露寺》诗:“别后闻钟磬,山阴空夕阳。”
(1).钟和磬。古代礼乐器。《礼记·檀弓上》:“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有鐘磬而无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史记·乐书》:“然后鐘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
(2).钟和磬。借指礼乐。 清 欧榘甲 《新广东》五:“ 满清 之入关,孰不有 汉 人为之功狗,以剗灭销磨华种,以奉异族之鐘磬哉!”
(3).钟和磬。佛教法器。 唐 岑参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诗:“猿鸟乐鐘磬,松萝泛天香。” 巴金 《秋》二五:“他走到家不过五六十步的光景,忽然一阵钟磬声和念佛声送进他的耳里来。”
中礼
适中、合度的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 贾公彦 疏:“礼言中者,凡人奢则僭上,俭则逼下,礼所以制中,使不奢不逼,故以礼为中也。” 宋 徐铉 《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诗:“师资 禝契 论中礼,依止 山公 典小銓。”
合乎礼仪。《礼记·射义》:“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 宋 王谠 《唐语林·容止》:“﹝ 卢钓 ﹞种贺上前,举止中礼。” 清 钮琇 《觚賸·高宫詹》:“出入禁闥,从容中礼。”
六时
(1).攻伐他国的六种时机。《逸周书·武纪》:“伐国有六时、五动、四顺。间其疏,薄其疑,推其危,扶其弱,乘其衰,暴其约,此谓六时。”
(2).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乃起九层砖墖,形相巍然,六时虔拜。” 吴兆宜 注:“《龙树十住论》:菩萨昼夜各有三时,於此六时礼拜十方诸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六时合成一日一夜,昼三夜三。” 唐 李商隐 《题白石莲华寄楚公》诗:“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清 钱谦益 《仙坛倡和诗》之三:“已悔六时违净业,谁传四始立诗宗。”
(3).古分一昼夜为十二时,昼夜分言,则谓“六时”。常以指白日。《南齐书·武帝纪》:“丧礼每存省约,不须烦民。百官停六时入临,朔望祖日可依旧。”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七宝楼晶光耀日,六时里频响洪鐘。” 清 周亮工 《须江延医》诗:“过岭人传多瘴癘,六时茗粥自兢兢。”
王阜名句,游乌石山清泠台名句
猜你喜欢:
-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 枉己者不能直人,忘亲者不能忠君。张廷玉《明史·列传·卷六十七》
- 荣宠有初,鲜有终者;吉凶无常,智者少祸。来俊臣《罗织经·固荣卷第六》
-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
-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