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杨恬的《和顿公(起)》
全文:
昔居山中谁见亲,青山对面同笑颦。
引泉养竹与为友,徜徉不觉冬复春。
三年相看不知厌,声音笑貌无久新。
虽非多闻与直谅,堂堂不愧琴张仁。
已将物我等一致,政自兀兀忘吾身。
离群索居亦已久,昔如形影今参辰。
强托鸣琴写风韵,欲凭妙笔摹精神。
绣衣使者古君子,天球大训东序珍。
胡为喻蜀久持节,登车揽辔劳拊循。
朅来堂上寓幽赏,不为豺虎埋双轮。
悠然独酌对三友,更邀风月为嘉宾。
谢胐忘形许入室,李白对影成三人。
寄谢山中五贤者,德不孤立当有邻。
寥寥千里十馀载,乃逢青眼屈复申。
夷齐西周两饿叟,展禽东鲁一绌臣。
引而高之自孔子,不尔埋没随埃尘。
君不见黄梅岭上一拳石,意气已若骄峨岷五贤堂所对山名也。
)。
参考注释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不尔
不如此;不然。《管子·海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胥 曰:‘报汝 平王 ,欲国不灭,释吾父兄;若不尔者, 楚 为墟矣。’” 宋 范成大 《劳畬耕》诗:“雨来亟下种,不尔生不蕃。”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所求一一务如约,不尔便欲来 天津 。”
埋没
(1) 埋在地下
生男埋没随百草。——唐· 杜甫《兵车行》
棺材被土埋没了
(2) 使显露不出来,不能发挥作用
埋没人材
埃尘
(1).尘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鉦鼓之声闻数百里。” 唐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诗:“眼见枝上春,落地成埃尘。” 宋 欧阳修 《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之一:“富贵声名岂足论,死生荣辱等埃尘。”
(2).喻尘世。 汉 张衡 《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唐 白居易 《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成咏》:“鸞凤翱翔在寥廓,貂蝉萧洒出埃尘。” 宋 范成大 《西江有单鹄行》:“方知翅翎俊,可以凌埃尘。”
(3).地面上。多见于戏曲。《再生缘》第五八回:“送出仪门登了轿,忙忙的,拦轩一拱到埃尘。”京剧《盗宗卷》:“[ 张苍 唱] 张苍 撩袍跪埃尘,拜谢我主的爵禄恩。”
杨恬名句,和顿公(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