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舒坦的《题五峰兼简英禅师》
全文:
何人缩地海东偏,灵岳分来不计年。
几见彩云争照日,直疑仙掌俗擎天。
依稀故国松千尺,迤逦前山石一拳。
四西开轩看不足,老僧时立碧溪前。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依稀
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
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故国
(1) 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国,本国
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3) 故乡,家乡
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诗》
(4) 旧都。南宋时指汴京
(5) 指旧地;古战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尺
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一拳
(1).一个拳头。多用以指体积小而形如拳头的物件。语出《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卷,通“ 拳 ”。 唐 白居易 《太湖石记》:“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清 黄景仁 《灵壁磬石歌》:“一拳把玩不忍释,悄思登 岱 临风吟。”
(2).表数量。用于以拳头打人的动作。《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也不回话,照面一拳。”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一折:“我一时路见不平,将那年纪小的则一拳打杀了。”《水浒传》第三回:“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二:“ 叶明珠 反而笑了起来,一笑解千愁。她使劲打了 张 一拳:‘那好办,开车,找爸爸去!’”
(3).一宗,一注。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我这一去,不得一拳儿买卖不回来。”《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你见 白*虎桥 下大宅子,便是 钱大王 府,好一拳财!”
(4).谓一把抓,掌握一切。 元 无名氏 《桃园结义》第一折:“凭着我这管刀笔,一拳为主,衙门中大小事务,都与我计较,全凭我做主。”
舒坦名句,题五峰兼简英禅师名句
猜你喜欢:
-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佚名《易传·象传上·谦》
-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洪应明《菜根谭·概论》
-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 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吴兢《贞观政要·卷五· * 平》
- 眼儿媚 呈周斡臣王恽〔元代〕
- 七夕张文恭〔唐代〕
- 它山堰次永嘉薛叔振韵魏岘〔宋代〕
- 调笑晁补之〔宋代〕
- 天成寺抚观乾隆七年游盘山记因而有作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