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庚申秋日经筵》
全文:
皎日丽中天,金风拂细旃。
右文遵旧制,典学重经筵。
为进邦家彦,爰咨经史诠。
探渊思汲古,望道未忘筌。
制事应惟义,执中犹在权。
心恒期洞洞,志每厉乾乾。
缅想万民上,端资百尔贤。
周行须示我,莫谩颂丰年。
参考注释
右文
(1).崇尚文治。 宋 欧阳修 《谢赐<汉书>表》:“窃以右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 元 曹之谦 《应州庙学释奠》诗:“右文遭圣代,备礼引诸生。” 清 龚自珍 《说刻石》:“ 南唐 、 北宋 ,始刻於石,以为天子右文,儒生好古,颇在於是矣,名为帖。”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七节:“ 战国 尊武,一统右文,固事势所必至,有不自知其然者矣。”
(2).汉字形声字中右旁兼声义者称为右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一》:“ 王圣美 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戔’为义也。”
(3). 宋 代宫殿名。《宋史·徽宗纪三》:“改 集贤殿 为 右文殿 。”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近世士夫以 集英 为热撰, 右文 、祕阁为冷撰,非也。 右文 即 集贤 。”
旧制
旧的制度;特指我国古代使用的一套计量制度
秦汉旧制
典学
(1).《书·说命下》:“念终始典于学。” 孔颖达 疏:“念终念始,常在於学。”这是 傅说 勉励 高宗 学习的话,后因称皇子或帝王致力于学为典学。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 广陵王 某,孝友温恭,慈仁忠恕……讲求典学,礼必从师。” 宋 杨万里 《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诗:“典学光阴璧不如,简编灯火卷还舒。”《清史稿·礼志八》:“ 雍正 三年八月吉日,詔言:‘帝王御宇,咸资典学。朕承庭训,时习简编。’”
(2).指经常勤学。 清 顾景星 《<楝亭集>序》:“以絶人之姿,加典学之力,及其成就,岂有量际哉!”
经筵
汉 唐 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 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元 、 明 、 清 三代沿袭此制,而 明 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清 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二:“ 神宗皇帝 御经筵,时方讲《周官》。”《元史·吴澄传》:“ 泰定 元年,初开经筵,首命 澄 与平章政事 张珪 、国子祭酒 邓文原 为讲官。”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经筵面奏》:“我朝经筵日讲,非徒辩析经史,为观美也;谓当旁及时务,以匡不逮。”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二:“ 康熙 十年二月,肇举经筵大典於 保和殿 ,以 孝感 熊文端公 为讲官,知经筵事。”
乾隆名句,庚申秋日经筵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