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朱鼎的《高阳台》
全文:
生上:外难初平。
萧墙祸起。
堪嗟宝鼎沈溺。
百辟颠连。
相胥尽罹锋镝但自家。
腹心幸值君皇宠。
须当竭股肱之力。
秉忠丹风前劲草。
心如金石。
参考注释
宝鼎
(1).古代的鼎。原为炊器,后以为政权的象征,故称宝鼎。《大盂鼎》:“ 盂 用对王休,用乍(作)且(祖) 南公 宝鼎。”《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获宝鼎,迎日推筴。”《汉书·吾丘寿王传》:“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 汉 ,乃 汉 宝,非 周 宝也。”《旧唐书·玄宗纪上》:“丁未 眉州 鼎皇山 下 江水 中得宝鼎。” 明 宋讷 《壬子秋过故宫》诗:“宝鼎百年归 汉 室,锦帆终古似 隋 家。”
(2).香炉。因作鼎形,故称。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雨窗怀松之南水》词:“宝鼎香焦,画廊花瘦,阮又无心摘;茶烟颺起,细煎花乳翻白。”
(3).指鼎炉,道士炼丹煮药的炉子。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宝鼎炼神药,不如手中巵。”
沈溺
亦作“沉溺”。1.沉没在水中。《韩非子·说疑》:“此十二子者……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孙权 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畧无孑遗。”《水浒传》第一百回:“比及水势四散退去,城内军民沉溺的,压杀的,已是无数。”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他们擎起两臂,摇动着,招引着,有如沉溺在波浪中的人。”
(2).谓陷入某种困境或苦难中。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汪静之 《伊底眼》诗:“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一章:“我总盼望你--盼望党来救我这快要沉溺的人。”
(3).比喻苦难、痛苦的处境。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夷,继 周 氏之絶业,天子之亟务也。”
(4).沉沦,隐伏。 宋 曾巩 《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盖枯槁沉溺,其守至难,故其人至少。”
(5).泯灭。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投贤》:“只为艷笙歌糊涂了金石奏,滥杯觴沉溺了鐘鼎谋。”
(6).指被埋没的贤才。 唐 李翱 《卓异记·叙封禅併两朝》:“ 高祖 仗黄鉞而救黎元,锡玄珪而拯沉溺。”
(7).沉迷,迷恋。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四》:“ 汉 兴,诸侯王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沉溺於放恣之中,居势使之然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或沉溺於声色之中,或驱驰於竞逐之路。”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弟则真为下下人説,恐其沉溺而不能出,如今之所谓出家儿者,祇知有持鉢餬口事耳。” 端木蕻良 《吞蛇儿》:“他只沉溺地想着怎样能使春天来得快点,自己怎样该作一些从心愿意作的事情。”
(8).风湿病。《左传·成公六年》:“ 郇瑕氏 土薄水浅……於是有沉溺重膇之疾。” 杜预 注:“沉溺,湿疾。”
朱鼎名句,高阳台名句
猜你喜欢:
-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 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则於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尽矣。李昉、李穆、徐铉《太平御览·礼仪部·卷二十四》
-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车万育《声律启蒙·上卷·一 东》
- 颂证道歌证道歌释印肃〔宋代〕
- 阮郎归(苏州席上作)苏轼〔宋代〕
- 题元真观屋壁二首苏泂〔宋代〕
- 茅山进香曲四首·其一王士祯〔清代〕
- 袁明府招登莲花峰佘翔〔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