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李新的《送吴使君》
全文:
西南世家无十族,吴范生儿长食肉。
虎头犀骨初长成,闭门教草三千牍。
传来旧物凌云笔,楷字君王无第一。
墨池染尽俱拙人,柿叶学成几失实。
闻道甘棠阴已密,相共政声同一律。
玉壶盈尺不消冰,清峻照人常惨栗。
归侍安车辐巾叟,石建板舆怜白首。
二年赢得倚栏干,醉看红梅霜雪后。
草玄故人偏嗜酒,试拚黄金追百斗。
芋魁桤木的然成,丙穴郫筒依旧不。
行舟牵挽由来有,十倍青衿折杨柳。
未容学舍鞠园蔬,岁月用陶燕许手。
驽骖无取休推毂,二十四蹄肥苜蓿。
近时牙颊惜春风,吾曹易效穷途哭。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行舟
驾驶船只
行舟在长江中
牵挽
(1).亦作“ 牵輓 ”。牵拉。指拉物。《后汉书·董卓传》:“牵挽臣车,使不得行。”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石麤肆磨礪,波恶厌牵挽。”《法苑珠林》卷二二:“ 晋州 陷日,像汗流地……后欲倒之,人牛六十牵挽不遂。” 明 李东阳 《送梁廷美黄门之陕西参政》诗:“随车少妇劳牵輓,失穴残胡尚陆梁。”《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星罗棋布的油井,牵挽着条条‘油龙’飞腾疾游。”
(2).牵扯。 清 恽敬 《望仙亭记》:“若 纯阳真人 ,求之縉绅先生之撰述,未尝言其学於 释 氏,而 释 氏必牵挽之。”
(3).援引。指用人。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陛下始缘都城楮贱米贵,牵挽用臣。今虽楮稍重而贱之源犹在;糴渐平而贵之根自若,惧终不足寄委。”《元典章·吏部二·父子兄弟做官回避》:“前省官 阿合马 、 郝禎 等……父子居於省部,子姪列於州郡,牵挽私亲,树立党錮,莫甚於此。”
(4).牵制。 清 黄宗羲 《五军都督府都事佩于李君墓志铭》:“故使君而当平世,必能扶植善类,不为小人所牵挽。” 清 恽敬 《同游海幢寺记》:“士大夫登朝之日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
见“ 牵挽 ”。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十倍
就是一个数乘10,比如1的10倍就是10,2的十倍就是20。青衿
(1).青色交领的长衫。古代学子和 明 清 秀才的常服。《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 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息丝布启》:“青衿宜袭,书生无废学之诗;春服既成,童子得 雩 沂 之舞。”《新唐书·礼乐志九》:“其日,鑾驾将至,先置之官就门外位,学生俱青衿服,入就位。”《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蒙前任大宗师考补博士弟子员。这领青衿不为希罕,却喜小侄的文章前三天满城都传遍了。”
(2).借指学子。 明 清 亦指秀才。《魏书·逸士传·李谧》:“方欲训彼青衿,宣扬坟典。”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絳帐语道,青衿质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身列青衿,败检酿命。”自注:“科举时称秀才为青衿。”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 明 以来之文臣不为公侯,必待艰难考试乃得青衿。”
(3).穿青色衣服的人。多指青少年。 宋 苏轼 《坤城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青衿旅进,虽末技而毕陈;黄屋天临,知下情之无壅。”
折杨柳
(1).古《横吹曲》名。传说 汉 代 张骞 从 西域 传入《德摩诃兜勒曲》, 李延年 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以为武乐。 魏 晋 时古辞亡失。 晋 太康 末, 京 洛 有《折杨柳》歌,辞多言兵事劳苦。 南朝 梁 、 陈 和 唐 人多为伤春惜别之辞,而怀念征人之作尤多。曲为五言,唯 唐 有七言者。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二·折杨柳》。
(2).词牌名。即《杨柳枝》。
李新名句,送吴使君名句
猜你喜欢:
-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