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金君卿的《南埜书怀》
全文:
险途吁可憎,浅俗寖浇竞。
进物莫若利,趋时不如佞。
吾道何由亨,谗人方丑正。
予生与时戾,所赋得刚劲。
力古耻浮文,论经斥非圣。
强勉悦时事,难乎易天性。
木舌不卷柔,枯株微荫映。
沿回避风波,进退触机穽。
八载脱流铨,恩与万家令。
移官瘴岭下,亲闱阻温清。
南荒地多暑,岚氛午犹暝。
因思古令尹,舒惨系民命。
士元都下治,汲黯辞以病。
几欲慕伊人,去就得非轻。
虽然万夫长,亦足观以政。
升进由渐阶,因穷亦前定。
所以勤吏术,敺民一其行。
澄清疏浚源,披攘塞邪径。
吏手不得纵,奸豪无敢横。
训染所难入,未免加笞榜。
宿黠殊欲悛,良民适相庆。
仅慰百里心,莫耸四海听。
世人重苟且,耳目非卓敻。
庸儿难共议,宁与智者争。
咄哉蝇虫癡,不喜圭玉莹。
尔舌徒扬箕,吾心本如镜。
质诸古圣贤,周孔与杨孟。
当时穷达间,犹不免讥评。
况於吾从者,得谤适为幸。
丈夫抱事业,力行以待聘。
神龙潜于渊,不耻群蛙黾。
骐骥絷于野,无嫌困泥泞。
一旦亨天衢,挺身立朝廷。
礼义张国维,威福尊君柄。
接武臯夔际,致主勋华盛。
名将日月垂,功与天地并。
彼已乌足论,攄怀成笑咏。
参考注释
趋时
亦作“趍时”。1.谓努力去适应当时的具体形势、环境与条件。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周书》曰:‘凡彼圣人必趋时。’是故战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趋时必果,乘机无怯。”《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当今伐之,是其厄会;圣人急於趋时,诚谓今日。” 鲁迅 《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我这里所用的是普通所谓‘趋时’中的一部分:‘前驱’的意思。”
(2).抓紧时机;及时。《史记·货殖列传》:“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淮南子·原道训》:“ 禹 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掛而弗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麻》:“又谚曰:‘五月及泽,父子不相借。’言及泽急也。夏至后者,匪唯浅短,皮亦轻薄。此亦趋时,不可失也。”《金史·侯挚传》:“臣请尽力规画,劝喻农民趋时耕种。”
(3).迎合潮流;迎合时尚。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体方贞以居直者,虽诱以封国,犹不违情以趋时焉,安肯躐径以取容乎?” 唐 白居易 《陈中师除太常少卿制》:“不背俗以矫逸,不趍时以沽名。” 严复 《救亡决论》:“又何怪委贄通籍之后,以巧宦为宗风,以趋时为秘诀。”
(4).引申指时髦;赶时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説的 继之 也笑了道:‘本来作假是此刻最趋时的事。方才我这里才商量了一起命案的供词。你想命案供词还要造假的,何况别样。’” 孙中山 《五权宪法》:“近来 中国 底学生们,他无论懂不懂,也要讲无政府以为趋时,真是好笑。” 洪深 《属于一个时代的戏剧》:“还有一点,可以无须乎多声明的,就是《贫民惨剧》与《赵阎王》都是我阅历人生,观察人生,受了人生的刺激,直接从人生里滚出来的。不是趋时的作品。(做文字同穿衣裳一样会求时髦。)”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金君卿名句,南埜书怀名句
猜你喜欢:
-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李珣《南乡子·乘彩舫》
-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