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王迈的《闻倪正甫尚书台评》
全文:
人从捷径博公侯,一老堂堂去不留。
谁向帝前谗陆贽,不令王所着居州。
修名已立公何欠,直道难行国可忧。
安得上方三尺剑,为渠断取佞臣头。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修名
(1).美好的名声。《隋书·列女传序》:“其修名彰於既往,徽音传於不朽,不亦休乎!” 明 刘城 《秋怀》诗:“惟有修名在,千秋不可欺。”
(2).匡正名分。《国语·周语上》:“有不贡则修名。” 韦昭 注:“名,谓尊卑职贡之名号也。”
(3).循名,依照名称。《管子·九守》:“修名而督实,按实而定名,名实相生,反相为情。”
(4).加强修养以求名誉。 明 唐顺之 《与王尧衢书》:“当今之士隐居篤学、修名砥节如 湖州 唐子 、 平凉 赵子 辈者,凡若干人。”
(5).谓置备名帖,以作通报姓名之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识轻服而不识主人,则不於会所而弔,他日修名诣其家。”
公何
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何藐 。见《左传·定公五年》。
直道
(1).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蒙恬 开筑,北起 九原 (今 内蒙古 包头市 西北),南至 云阳 (今 陕西 淳化 西北),是联结 关中 平原与 河套 地区的主要通道。《史记·蒙恬列传论》:“吾适北边,自 直道 归,行观 蒙恬 所为 秦 筑 长城 亭障,堑山堙谷,通 直道 ,固轻百姓力矣。”《新民晚报》1984.6.8:“‘ 秦始皇 直道 ’原来是一条专供军队大规模进攻的宽阔大道……全长一千四百里。由于是‘直道’,因此遇山开山,遇沟填沟,工程十分浩大。”
(2).泛指直的路。《北史·张衡传》:“帝上 太行 ,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魏书·太祖纪》:“车驾将北还,发卒万人治直道。”
(3).犹正道。指确当的道理、准则。《礼记·杂记》:“其餘则直道而行之是也。”《韩非子·三守》:“然则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见,而忠直日疏。” 唐 吕岩 《促拍满路花》词:“是非海里,直道作人难。”《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 朱熹 ﹞慨然叹息道:‘看此世界,直道终不可行!’”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五:“‘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行国
(1).周游于国中。《诗·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郑玄 笺:“聊出行於国中,观民事以写忧。” 隋 王通 《文中子·礼乐》:“ 陈 守令劝吏息役, 董常 闻之曰:‘吾知夫子行国矣,未尝虚行也。’”
(2).游牧的国家。《史记·大宛列传》:“ 乌孙 在 大宛 东北可二千里,行国。”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不土著。”《汉书·西域传上·西夜国》:“ 西夜 与 胡 异,其种类 羌氐 行国,随畜逐水草往来。”《资治通鉴·汉武帝元狩元年》:“ 乌孙 、 康居 、 奄蔡 、 大月氏 ,皆行国,随畜牧,与 匈奴 同俗。” 胡三省 注:“随畜牧逐水草而居,无城郭常处,故曰行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似游牧非游牧,似城郭非城郭,介居国、行国之间,是俗一异。”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自 秦 、 汉 时起, 中国 基本上是统一富强的大国,境外邻国特别是北方的行国(游牧人的国家称行国),即使强盛一时也都远远不是 中国 的敌手。”
王迈名句,闻倪正甫尚书台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