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陈造的《神居实师退院作偈留之》
全文:
瞿昙住西域,说法度群生。
群生所依怙,目以不动尊。
惟其不动故,群动皆摄受。
是时波旬种,百千万眷属。
排拫摧毁辱,蜂发雨矢集。
瞿昙如须弥,蜉蠓如予何。
亦如太虚空,云翳自变灭。
砥柱中惊波,古今无少损。
不动而坐胜,妙力固如是。
子道已末法,衲子沈世纷。
竞为住院计,匪利即趋名。
就常不待招,逐有栈豆恋。
实师住神居,四众所归向。
云何得归向,以师清修故。
虽为众归向,不作患失想。
翩然挈瓶锡,去若释峤云。
亦如箭辞弦,势若不可挽。
自师扫积弊,群魔尚遗种。
瞿昙昔去世,政以波旬故。
师行不回首,彼魔所愿欲。
虽无末法病,或昧不动意。
请答四众心,请为神居地。
柅车折蜚锡,山立镇故栖。
须弥自悲恙,太虚自空旷。
冲波沄沄去,砥柱屹不知。
群魔今末势,残雪行见晛。
我心寂不动,是瞿昙智力,是子大*法权。
我不为子道,子道可概举。
庸酌四众心,为子说此偈。
瞿昙设住世,与子同首肯。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云何
(1).为何,为什么。《诗·唐风·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先公勋业如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 宋 范成大 《嘲峡石》诗:“云何清淑气,孕此诡譎跡?”
(2).如何;怎么办;怎么样。《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后汉书·班勇传》:“今立副校尉,何以为便?又置长吏屯 楼兰 ,利害云何?”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心通岂復问云何,印可聊须答如是。”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上面并无题字,不知宣传者于意云何。”
归向
归依。对某一特殊方面、状态、性质或行动的倾向或趋势
人心归向
清修
亦作“ 清脩 ”。 1.谓操行洁美。《隶释·汉酸枣令刘熊碑》:“清脩劝慕,德惠潜流。”《后汉书·循吏传·王涣》:“故 洛阳 令 王涣 ,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尽心奉公。”《三国志·魏志·王昶传》:“端一小心,清脩密静。” 宋 司马光 《钱宣靖谥议》:“令公仁惠足以布政,明智足以建功,清修足以服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三贤虽制行过中,而敦尚风节,砥礪清修。”
(2).谓淡泊省修。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俞显卿》:“公抗疏论之,坐诬。掛冠家居,杜门清修,敦尚孝友。”
(3).谓清白显贵的门第。《北史·魏纪四·世宗宣武帝》:“清修出身:公,从八下;侯,正九上;伯,正九下;子,从九上;男,从九下。”《北史·魏纪四·魏咸阳王禧传》:“时王国舍人应取八族及清脩之门, 禧 取 任城王 隶户为之,深为帝责。”
(4).佛教指在家修行。《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空室智通道人》:“ 空室道人 智通 者,龙图 范珣 女也,幼聪慧,长归丞相 苏颂 之孙 悌 。未几厌世相,还家求祝髮,父难之,遂清修。”后用为对修行的统称。《天雨花》第五回:“昨夜虽有一远方之人,到菴投宿,因小尼等清脩之地,不便相留,就回他去了,并不曾住。”《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但凡人家写缘簿的,自然都写在那清修的庙里去,谁肯写在这半清不浑的庙里呢?”
陈造名句,神居实师退院作偈留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