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马钰的《满庭芳 赠道友徐司判》
全文:
名缰相引,别离登州。
远来积石时秋。
司判美任,止是一载因由。
才到瓜期相逼,岂都无、行色忧愁。
叹往复,是八千馀里,毕竟何求。
好学渊明解职,效海蟾纳印,慷慨云游。
相继神翁决裂,物外真修。
保养先天之物,运自然、火锻丹丘。
功行满,驾祥云,趋赴瀛洲。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功行
(1).功绩和德行。《后汉书·杨震传》:“今 瓌 无佗功行,但以配阿母女,一时之间,既位侍中,又至封侯。” 唐 韩愈 《科斗书后记》:“天下之欲铭述其先人功行,取信来世者,咸归 韩氏 。” 宋 欧阳修 《<江邻几文集>序》:“余窃不自揆,少习为铭章,因得论次当世贤士大夫功行。”
(2).僧道等修行的功夫。 唐 吕岩 《五言》之十五:“二十四神清,三千功行成。”《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司花女 道:‘ 秋先 ,汝功行圆满,吾已申奏上帝,有旨封汝为护花使者,专管人间百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陶松云》:“吾弟子三十餘人,皆在下界,汝其一也。今命汝以度人为功行,汝其慎之!”
祥云
旧指象征祥瑞的云气,传说中神仙所驾的彩云
趋赴
(1).奔赴;前往。 唐 柳宗元 《柳州谢上表》:“臣前岁以久停官秩,去年蒙圣恩除替,便欲裂裳裹足,趍赴京师。”《西湖佳话·断桥情迹》:“ 刘万户 恐王命久覊,急於趋赴,遂携了夫人、女儿,同上京师。” 蔡东藩 《明史通俗演义》第六*四回:“ 文华 闻寇众被围,兼程趋赴,欲攘夺 邦辅 功劳。”
(2).奔告。 宋 苏轼 《代滕甫辨谤乞郡书》:“人臣之所患,不止於疾痛,而所忧有甚於穷窘,若不号呼於君父,更将趋赴於何人?”
(3).指行步之进退。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率高冠方履,褒衣博带,趋赴俯仰,皆合规矩。”
(4).为之奔走,谋求。 陈独秀 《国庆纪念的价值》:“我们对于一切信仰一切趋赴的事,必须将这事体批评起来确有信仰趋赴的价值,才值得去信仰趋赴,不然便是无意的盲从或无价值的迷信。”
瀛洲
亦作“ 瀛州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马钰名句,满庭芳 赠道友徐司判名句
猜你喜欢:
-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 修身以敬,勿托以尊。房玄龄《晋书·列传·第八章》
-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
-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