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张可久的《【中吕】齐天乐过红衫儿》
全文:
道情二首。
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误。
读书,图,驷马高车,但沾著者也之乎。
区区,牢落江湖,奔走在仕途。
半纸虚名,十载功夫。
人传《梁甫吟》,自献《长门赋》,谁三顾茅庐?白鹭洲边住,黄鹤矶头去。
唤奚奴,鲙鲈鱼,何必谋诸妇?酒葫芦,醉模糊,也有安排我处。
浮生扰扰红尘,名利君休问。
闲人,贫,富贵浮云。
乐林泉远害全身。
将军,举鼎拔山,只落得自刎。
学范蠡归湖,张翰思莼,田园富子孙。
玉帛萦方寸,争如醉里乾坤?曾与高人论,不羡元戎印。
浣花村,掩柴门,倒大无忧闷。
共开樽,细论文,快活清闲道本。
元夜书所见。
红妆邂逅花前,眼挫秋波转。
相怜,天,愿长夜如年,看鳌山从意儿留连。
俄延,翠袖相扶,朱帘尽卷。
妙舞清歌,亸袖垂肩。
香尘暗绮罗,小径闲庭院,回步金莲。
半掩芙容面,慢拈桃花扇。
月团圆,共婵娟,无计相留恋。
遇神仙,短因缘,回首蓬莱路远。
湖上书所见。
春风院落窗纱,见一个堪描画。
娇娃,他,知是谁家?鬓云松半亸宫鸦。
无暇,玉骨冰肌,年纪儿二八。
六幅湘裙,半折罗袜。
闲游杨柳边,因倚秋千下,更不御铅华。
笑指梅香骂,檀口些娘大。
可怜咱,肯承搭,羞弄香罗帕。
小桃花,鬓边插,即世儿风流俊煞。
参考注释
奚奴
(1).《周礼·天官·序官》“奚三百人” 汉 郑玄 注:“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才知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后因称奴仆为“奚奴”。 唐 李商隐 《李贺小传》:“恆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宋 陆游 《观花》诗:“暮归奚奴负锦囊,路人争看 放翁 狂。” 郁达夫 《题写真答荃君》诗之二:“乱世何人识典謨,遗民终老作奚奴。”
(2).指北方少数民族之为奴者。 唐 曹唐 《暮春戏赠吴端公》诗:“深院吹笙闻 汉 婢,静街调马任奚奴。” 明 詹同 《出猎图》诗:“酪浆跪进玛瑙盘,黄面奚奴眼睛緑。”
(3).用作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淳绍岁币》:“ 绍兴 癸丑,国信使 郑汝谐 一诗云:‘忍耻包羞事北庭,奚奴得意管逢迎。’”
鲙鲈
即鲈脍。 宋 范仲淹 《和并州大资政郑侍郎秋晚书事》:“ 太原 兵重压强胡,莫对秋风忆鱠鱸。” 宋 范成大 《崇德庙》诗:“滩平放溜日千里,已梦鱠鱸如雪堆。”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诸妇
兄弟之妻的统称。《礼记·昏义》“和於室人” 汉 郑玄 注:“室人,谓女妐、女叔、诸妇也。” 孔颖达 疏:“诸妇,谓娣姒之属。”《后汉书·独行传·缪肜》:“少孤,兄弟四人,皆同财业。及各娶妻,诸妇遂求分异,又数有鬭争之言。”
酒葫芦
亦作“ 酒胡芦 ”。盛酒的葫芦。 金 完颜璹 《渔父词》之一:“钓得鱼来卧看书,船头稳置酒葫芦。” 元 徐再思 《卖花声》曲:“碧桃红杏桃源路,緑水青山水墨图,杖头挑着酒胡芦。”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 王乡老 执定瓦臺盘, 赵忙郎 抱着酒胡芦。”《水浒传》第十回:“ 林冲 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身上总是一边戴着乐器,一边挎着酒葫芦。”
模糊
(1) 轮廓模糊不清
模糊人影
(2) 强调难以辨认
字迹已经模糊了
安排
事先规定的程序
张可久名句,【中吕】齐天乐过红衫儿名句
猜你喜欢:
- 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刘向《战国策·秦五·四国为一将以攻秦》
-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刘向《战国策·燕二·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