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卢仝的《常州孟谏议座上闻韩员外职方贬国子博士有感五首》
全文:
忽见除书到,韩君又学官。
死生纵有命,人事始知难。
烈火先烧玉,庭芜不养兰。
山夫与刺史,相对两巑岏。
干禄无便佞,宜知黜此身。
员郎犹小小,国学大频频。
孤宦心肝直,天王苦死嗔。
朝廷无谏议,谁是雪韩人。
何事遭朝贬,知何被不容。
不如思所自,只欲涕无从。
爵服何曾好,荷衣已惯缝。
朝官莫相识,归去老岩松。
力小垂垂上,天高又不登。
致身唯一己,获罪则颜朋。
禄位埋坑阱,康庄垒剑棱。
公卿共惜取,莫遣玉山崩。
谁怜野田子,海内一韩侯。
左道官虽乐,刚肠得健无。
功名生地狱,礼教死天囚。
莫言耕种好,须避蒺藜秋。
参考注释
干禄
南北朝 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北史·恩幸传·齐诸宦者》:“犹以 波斯 狗为仪同、郡君,分其干禄。”《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旧苍头 刘桃枝 等皆开府封王,其餘宦官、 胡 儿、歌舞人、见鬼人、官奴婢等滥得富贵者,殆将万数……乃至狗、马及鹰亦有仪同、郡君之号,有鬭鷄,号开府,皆食其干禄。” 胡三省 注:“干出所部之人,一干输绢十八匹,干身放之。”
(1).求福。《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2).求禄位;求仕进。《论语·为政》:“ 子张 学干禄。”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梁书·明山宾传》:“兄 仲璋 婴痼疾,家道屡空, 山宾 乃行干禄。”《金史·隐逸传序》:“后世干禄者多,其先人尚人之志与叹老嗟卑之心,能去是者鲜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非为干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虽兜牟深隐其面,威武若不可陵,而干禄之色,固灼然观于外矣!”
便佞
用花言巧语逢迎人
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卢仝名句,常州孟谏议座上闻韩员外职方贬国子博士有感五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