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方回的《登屋东山作》
全文:
我生鬼篾拘束,鬼萍梗堕游鬼宦。
迟暮齿发落,归来岁已晏。
□□一纪前,罢官避谗讪。
故人为买地,诛茅偃岩涧。
忍饥苦不坚,浪出蹈忧患。
缪遭千骑拥,云贵阅万甲擐。
亦尝排九阊,稍纳小臣谏。
途穷事已去,运尽泪空潸。
狼虎瓷吞噬,鬼蜮肆亵嫚。
岂料全鬼命,复此莳葵苋。
坏屋如敝衣,随意补破绽。
北檐者马槽,南墙葺羊栈。
东山一何高,癖习喜登{左间右见}。
荒蹊乏耘丁,褰裳现{俊亻换骨}骭。
百谷锁密雾,秋阳和除铲。
聚落草树分,耕畲冈陂间。
凄其寒事迫,天意欲过雁。
蕴隆兹可虑,旨蓄焉所办。
曰予本窭士,枯淡少小惯。
但恐涸辙鱼,生望绝罩汕。
赀用傥粗给,终老寄衰慢。
不然弃去之,七泽钓葭{上艹下乱}。
蛟龙无定宅,麒麟不受豢。
眯目埃堁儿,孰能判真赝。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百谷
谷类的总称。百,举成数而言,谓众多。《书·舜典》:“帝曰: 弃 ,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时百穀。”《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唐 褚亮 《雩祀乐章·雍和》:“百穀斯登,万箱攸荐。”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六》:“凡民以有易无,使市官平之,皆以稻、麦、百穀、竹、木……笔楮使相当。”
指众谷之水。《文选·宋玉<高唐赋>》:“遇天雨之新霽兮,观百谷之俱集。” 李善 注:“百谷者,众谷杂水至山之下。” 唐 刘禹锡 《重送浙西李相公新加旌旄》诗:“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 茅 。”
阳和
(1).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 刘基 《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 萨都剌 《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3).温暖;和暖。 唐 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4).喻指和悦的脸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 ,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5).阳气。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唐 方干 《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气氛。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 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 。”
方回名句,登屋东山作名句
猜你喜欢:
- 常人突遭祸患,可决其再兴,心动于警励也。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三七则》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仲《管子·霸言》
-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