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曹彦约的《次韵赵使君师夏谒白鹿游棲贤长句》
全文:
三峡移名涧响空,中著一桥如饮虹。
帝连溅瀑龙所宫,谓佛有力真冥濛。
非造物意无禹功,一线偶达成巨谼。
可怪一律人聩聋,助桀唱和更撞舂。
或者误信晨暮钟,万有一幸相际逢。
吾儒自有名教踪,壁立万古涧底松。
异端琐细秋后蛩,一物不格皆妄庸。
谁知健者此山中,朴实可乱田舍翁。
出郊小队不妨农,黄岩意与考亭通。
长养此道如种穜,骏发尔私雨我公,穮袞虽馑亦有丰。
常行万世无汙隆,行健不息人中龙。
不妨更击白鹿鼓,扣之大小皆舂容。
参考注释
常行
(1).指平时的行为准则;永久实行的准则。《晏子春秋·问上十六》:“ 景公 问 晏子 曰:‘君子常行曷若?’”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 清 梅曾亮 《叶耳山遗稿书后》:“夫安贫固士之常行也。”
(2).素常的行卷。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遭遇》:“二子初未知谁也,潜访於閽吏,吏曰:‘ 萧尚书 也。’因各以常行一轴面贄,大蒙称赏。”
(3).日常实行。《新唐书·刑法志》:“格者,百官有司所常行之事也。”
(4).平常的行为。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善恶可劝戒是非,后世当考者书之,其细故常行更不备书。”
(5).平时出行。《辽史·仪卫志一》:“平头輦,常行用之。”
万世
很多世代;年代久远
万世师表
汙隆
亦作“污隆”。亦作“汚隆”。1.升与降。常指世道的盛衰或政治的兴替。 汉 刘向 《列仙传·马丹赞》:“ 马丹 官 晋 ,与时污隆,事 文 去 献 ,显没不穷。” 唐 刘知几 《史通·载言》:“国有否泰,世有污隆。” 清 钱谦益 《<瑞芝山房初集>序》:“古之人其胸中无所不有,天地之高下,古今之往来,政治之汚隆,道术之醇驳,苞罗旁魄,如数一二。”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取辩乎一物,而原极天下之污隆。”
2.指地形的高下。 晋 潘岳 《西征赋》:“凭高望之阳隈,体川陆之污隆。” 明 刘基 《再用韵》:“旱魃为妖殄岁功,田畴龟坼徧污隆。”
行健
(1).运行壮健。《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颖达 疏:“行者,运动之称;健者,强壮之名。”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劲健》:“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宋 王禹偁 《日月光天德赋》:“配行健之功,功深煦育;叶无私之道,道契皇王。”
(2).步履矫健。 宋 孔平仲 《余比见管勾大平观刘朝奉再用元韵和寄》:“寝甘无復梦,行健不须竹。”
不息
(1).不停止。《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国次》:“天地无私,四时不息。”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 郭小川 《祝诗》:“用不息的斗争排除了种种干扰。”
(2).不用呼吸。《论语·乡党》:“屏气似不息者。”《大戴礼记·易本命》:“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
(3).不灭。《庄子·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荀子·不苟》:“ 盗跖 吟口,名声若日月,与 舜 、 禹 俱传而不息。”
人中龙
誉人之词。 晋 宋纤 隐居不仕,太守 马岌 造访不见,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覩。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事见《晋书·宋纤传》。后因以“人中龙”比喻卓越出众的人物。 宋 苏轼 《孔北海赞》:“ 文举 以英伟冠世之资,师表海内,意所予夺,天下从之,此人中龙也。”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二:“ 歇浦 滩头遇 秋侠 , 秋侠 识为人中龙。”
曹彦约名句,次韵赵使君师夏谒白鹿游棲贤长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