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李中的《献中书潘舍人》
全文:
运叶琴半千数,琴天钟许国琴臣。
鹏霄开羽翼,凤阙演丝纶。
顾问当清夜,从容向紫宸。
立言成雅诰,正意叙彝伦。
朴素偕前哲,馨香越搢绅。
褒辞光万代,优旨重千钧。
公退谁堪接,清闲道是邻。
世间身属幻,物外意通津。
吊往兼春梦,文高赋复新。
琴弹三峡水,屏画十洲春。
庭冷铺苔色,池寒浸月轮。
竹风来琴簟,药气上衣巾。
茶谱传溪叟,棋经受羽人。
清虚虽得趣,献替不妨陈。
杞梓呈才后,神仙入侍频。
孤寒皆有赖,中外亦同忻。
有士曾多难,无门得望尘。
忙忙罹险阻,往往耗精神。
寻果巢枝愿,终全负米身。
遭逢敦孝治,蹇塞值通津。
最庆清朝禄,还沾白发亲。
甘柔心既遂,虚薄报何因。
远宦联绵历,卑栖夙夜勤。
良时空爱惜,末路每悲辛。
骨立驹犹病,颜凋女尚贫。
而今谐顾遇,尺蠖愿求伸。
参考注释
立言
树立精要可传的言论;亦指著书立说
雅诰
雅正的文告、训诫。《书序》:“至于 夏 、 商 、 周 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誥奥义,其归一揆。” 孔颖达 疏:“至于 夏 、 商 、 周 三代之书,虽復当时所设之教,与皇及帝坟典之等不相伦类,要其言皆是雅正辞誥,有深奥之义,其所归趣,与坟、典一揆。”《晋书·儒林传赞》:“雅誥弗论,微言復显。” 唐 杜甫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四:“足食足兵,先哲雅誥,盖有兵无食,是谓弃之。”
正意
(1).纯正的心志。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检其邪心,守其正意。”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琴》:“夫以正雅之声,动感正意,故善心胜,邪*恶禁。”
(2).原意;本意。 宋 朱熹 《答黄直卿书》:“为学直是先要立本,文义却可且与説出正意。”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 王秀才 近前来,我问你,我当初开这解典库,我正意是怎生来。”
(3).主要的意思。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告子上》:“正意尽见于客,故到主处,不费一毫气力,而道理跃然。”
彝伦
(1).常理;常道。《书·洪范》:“王乃言曰:‘呜呼, 箕子 !惟天阴騭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蔡沉 集传:“彝,常也;伦,理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放斧斤而欲双巧於 班 墨 ,忽良才而欲彝伦之攸敍,不亦难乎!”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餘,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彝伦》:“彝伦者,天地人之常道……不止 孟子 之言人伦而已。能尽其性,以至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而彝伦叙矣。”
(2).指伦常。 陈独秀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道德彝伦,又焉能外?”
(3).谓成为表率、成为典范。《魏书·彭城王勰传》:“自古统天位主,曷常不赖明师,仗贤辅,而后燮和阴阳,彝伦民物者哉?” 唐 杨炯 《庭菊赋》:“ 钟太傅 之家声,彝伦 魏 室,道合盐梅,功成辅弼。”
(4).指铨选官吏。《北史·魏纪四·世宗宣武帝》:“中正所銓,但为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举。八坐可审议往代擢贤之体,以令才学并申,资望兼致。”
李中名句,献中书潘舍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