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陈造的《教授有诗再次韵》
全文:
人间望晴雨,长若物所隔。
亏成间十五,嘉谷信多厄。
假手方寸丹,诚与炉烟升。
风伯龃龉之,不容彻九清。
玄云起西北,似副祈萗意。
惊飚鏖晚空,汛洒第末势。
寄声主雨神,云车盍小留。
咄嗟泽枯槁,为人消殷忧。
辅帝凝太和,系子一引手。
如昔五三代,济时须圣偶。
诗坛我贱工,康庄自途穷。
眩旋向良乐,并御天闲龙。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太和
见“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系子
指联结在器物上的细绳或带子。《红楼梦》第四二回:“‘这是两个荷包,带着顽罢。’説着,又抽开繫子,掏出两个‘笔锭如意’的錁子来给他瞧。”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二章:“ 石得富 在秤杆上挪着秤锤系子。”
引手
伸手
时时引手。——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陈造名句,教授有诗再次韵名句
猜你喜欢:
- 国危主忧,说者成伍,无益于安危也。商鞅《商君书·农战》
-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 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碓床间
- 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吕不韦《吕氏春秋·览·离俗览》
- 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
- 桃园忆故人/桃源忆故人仇远〔宋代〕
-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刘长卿〔唐代〕
- 题金廷标写意秋英十八种·其六·石竹乾隆〔清代〕
- 杜鹃花周文璞〔宋代〕
- 画石与兰释宝昙〔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