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释正觉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全文:
气宇豁落,精神萧散。
尘劫坐空,世缘居简。
閒閒淡淡枯木云,沥沥漉漉通身眼。
森罗万像同条,莫道个人檐板。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气宇
气度;气概
豁落
(1).显豁。 清 梁佩兰 《惠州王紫诠太守筑罗浮子日亭落成作歌寄之》:“银河屈注倒在背,帝座豁落平当前。”
(2).豁达大方。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 韩 以 李 豁落大丈夫,故常不逆。”
(3).道教的符箓。道教有“七元豁落镇星精符”、“一元豁落日精之符”等。《道藏》有《北帝说豁落七元经》。 唐 吴筠 《步虚词》:“豁落制六天,流铃威百魔。”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诗:“七元洞豁落,八角辉星虹。”参见“ 豁落图 ”。
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萧散
犹萧洒。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 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復与外事相关。” 唐 张九龄 《林亭咏》:“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宋 曾巩 《招隐寺》诗:“我亦本萧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润州鹤林寺记》:“佛之理吾不信,而窃喜其教,絶婚宦,公货财,布衣疏食,随地可安,士之萧散孤介,而不欲违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释。《晋书·恭帝纪论》:“虽有手握戎麾,心存旧国,迴首无良,忽焉萧散。” 唐 皎然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诗:“独鹤翩翻飞不定,归云萧散会无因。” 明 刘基 《自天章入城作》诗:“烦襟得萧散,似欲忘覉旅。”
(2).萧条;凄凉。 南朝 梁 何逊 《和司马博士咏雪》:“萧散忽如尽,徘徊已復新。” 唐 韦应物 《独游西斋寄崔主簿》诗:“秋斋正萧散,烟水易昏夕。” 宋 苏轼 《和李太白》:“野情转萧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园亭》诗:“萧散人问意,孤云第几峰。”
释正觉名句,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