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胡仲弓的《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
全文:
南风之歌久绝响,生民不作声希想。
声音之道与政通,审音知政惟丝桐。
堪嗟世道多翻覆,几度桑田变陵谷。
摩挲古物忆当年,人在春风和气天。
治世之音安以乐,斯琴当年羽衣作。
物拘星移阅几周,不图今日为君留。
袖来赠与无弦客,得之何啻如珪璧。
籀文篆古未为奇,我思古人珍秘时。
古人不可得而见,见琴如见当时面。
安得寻声问爨人,为吾一洗琴上尘。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声音
(1)
(2) 使人产生听觉的振动
(3) 一种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波造成的听觉印象
(4) 某些起与人的语言相同作用的工具或表达手段
代表法律的庄严的声音
审音
(1).辨别音调。《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 清 吴伟业 《八风诗·南风》:“ 师旷 审音吹不竞, 钟仪 怀土操谁传。”
(2).通晓诗的音韵。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六朝以来,黄钟瓦缶,审音者自能辨之。”
(3).审定字的读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古人造字审音,使居平仄之介。”
(4).谓识别清议之声、舆论之声。 金松岑 《心声》:“斯音也。号召众籟之喑噎,披豁群窍之聋瞶……有善审音者,入吾国,遘我士,可以悚然而退,不得曰国无人国无人矣。”
知政
(1).为政。谓主持政务。《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子产 其将知政矣,让不失礼。”《国语·周语中》:“若是而知 晋国 之政, 楚 越 必朝。” 韦昭 注:“知政,谓为政也。”《韩非子·说林下》:“君长自知政,公无事矣。”
(2).明察政事。《礼记·乐记》:“审乐以知政。” 郑玄 注:“听乐而知政之得失。”《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丝桐
(1).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 汉 王粲 《七哀诗》:“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唐 高适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丝桐徐奏,林木更爽。” 明 高濂 《玉簪记·琴挑》:“夜色新凉,故尔操弄丝桐,少寄岑寂。”
(2).指乐曲。 宋 贺铸 《罗敷歌》词之四:“自怜 楚 客悲秋思,难写丝桐,目断书鸿,平淡江山落照中。”
胡仲弓名句,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