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王哲的《望蓬莱》
全文:
真大药,要见甚昭然。
二气包囊三叠妙,双关封锁九重玄。
自晓岂相传。
古仙颂,两句最精研。
凡骨渡河诚用筏,圣功到岸不须船。
越越害风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二气
(1).指阴、阳。《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宋 曾慥 《高斋漫录》:“天地尊位,二气合而万物生;日月并明,四时敍而百度正。”《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
(2).二节气。《宋书·律历志下》:“ 冲之 曰:‘《四分志》,立冬中影长一丈,立春中影九尺六寸。寻冬至去南极,日晷最长,二气去至,日数既同,则中影应等,而前长后短,顿差四寸,此历景冬至后天之验也。’”
包囊
(1) 〈方〉∶装杂物的小包袱;囊袋
包囊中什么小东西都有
(2) 低等动物在环境恶劣时分泌出一种蛋白质薄膜包围于体外
三叠
(1).古奏曲之法,至某句乃反复再三,称三迭。 宋 苏轼 《仇池笔记·阳关三迭》:“余在 密州 , 文勛 长官以事至 密 ,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
(2).三首。 宋 岳珂 《桯史·李白竹枝词》:“是夜宿於驛,梦 李白 相见於山间。曰:‘予往謫 夜郎 ,於此闻杜鹃,作《竹枝词》三叠,世传之不子细,忆集中无有,三诵而使之传焉。’”
(3).犹三通,三遍。 宋 梅尧臣 《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诗:“书之空自知,城上鼓三叠。”
(4).犹三折。指 庐山 三迭泉 。 宋 戴复古 《庐山》诗:“九叠屏风三叠水,更无诗句可形容。” 元 李洞 《庐山记》:“四围峦障欲合,泉若琼帘,从空悬布,为三叠而下。”
双关
(1) 汉语修辞格之一。字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含着另一个意思
双关语
一语双关
(2) 把一个思想或一个对象在心理上同时跟通常不认为有联系的两个领域联系起来
封锁
用强制力量使与外界断绝联系或往来
九重
(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
(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復西归。”京剧《贵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4).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6).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王哲名句,望蓬莱名句
猜你喜欢:
- 碧溪影里小桥横,青帘市上孤烟起。
-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 新晴山月林之奇〔宋代〕
- 韩二十七诗来云已束归鞍逐去鸿令人欣喜愧叹晁说之〔宋代〕
- 游铁岸钱昆〔宋代〕
- 次韵徐师川喜余来还之作洪刍〔宋代〕
- 初到蜀州寄成都诸友陆游〔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