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卫宗武的《和吟友月夜遇风雨不见薄蚀韵》
全文:
麟经纪载浩岁月,天家妖祥互分别。
所书薄蚀三十六,独於黑夜泯无说。
岂以为阳义所崇,可略者阴辞遂轰。
曩年月蚀无风雨,风雨胡为为月设。
三百六旬惟此宵,羞使望舒颜面缺。
第怪飞廉逞怒号,摆撼广寒枝欲折。
海涛助势卷地来,万户千门一时撤。
天目臲卼秦望摇,奚问区区小丘垤。
明朝揭日出虞渊,疑是天工手亲挈。
群阴散駮世清夷,蛟螭那复为妖孽。
我欲作诗颂阳明,文思久枯笔屡制。
但愿合璧常光明,年谷顺成风雨节。
中秋把酒对嫦娥,处处团圆天下悦。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诗颂
(1).颂扬功德的诗歌。一说,诗,指仅为徒歌之风、雅;颂,指乐章而兼有舞容者。《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 孔颖达 疏:“弦歌诗颂者,谓以琴瑟之弦,歌此诗颂也。”《汉书·佞幸传·李延年》:“是时上方兴天地诸祠,欲造乐,令 司马相如 等作诗颂。 延年 輒承意弦歌所造诗,为之新声曲。”
(2).泛指诗歌。《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诗颂之作,有自来矣,或以吟咏情性,或以述德显功。” 李善 注:“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参见“ 六义 ”。参阅 清 阮元 《揅经室一集·释颂》。
阳明
(1).阳光。《汉书·孔光传》:“臣闻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君德衰微,阴*道盛彊,侵蔽阳明,则日蚀应之。”
(2).光明。《后汉书·五行志二》:“或以为凤皇阳明之应,故非明主,则隐不见。” 唐 韩愈 《题炭谷湫祠堂》诗:“万生都阳明,幽暗鬼所寰。”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钱币》:“ 世皇 尝以钱币问太保 刘文贞公 ,公曰:‘钱用於阳,楮用於阴。华夏,阳明之区;沙漠,幽阴之域。今陛下龙兴朔漠,君临中夏,宜用楮币。’”
(3).指和蔼温顺的秉性。 清 方苞 《书直隶新安张烈妇荆氏行实后》:“天地之气,蔼然而温和者为阳,惨然而凛慄者为阴。凡妇人之顺於舅姑,宜於家人,慈於子姓者,皆阳明之发也;故其变也激而为义烈。”
(4).中医经脉名称。《周礼·天官·疾医》“参之以九藏之动。” 汉 郑玄 注:“脉之大候,要在阳明、寸口。” 贾公彦 疏:“阳明者,在大拇指本骨之高处,与第二指间。寸口者,大拇指本高骨后一寸是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热上则熏阳明,烂流络,流络动则脉结发,脉结发则烂解,故络交。”
(5).指东方 青帝 。《云笈七籤》卷四九:“阳明主春,万童开门。”
(6).刚强。 明 李贽 《史纲评要·东汉纪·光武帝》:“ 光武 与 高祖 不同, 高祖 阳明, 光武 阴柔。”
(7). 明 王守仁 之号。《明史·王守仁传》:“ 守仁 天姿异敏……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 宋 周 程 二子后,惟 象山 陆氏 简易直捷,有以接 孟氏 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説。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文思
(1) 指写作的思路
(2) 指帝王的功业和道德
枯笔
(1).犹秃笔。多用为谦词。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休沐不出》之二:“著书洒风雨,枯笔束如林。” 宋 陆游 《幽居述事》诗之四:“舴艋东归喜遂初,频拈枯笔赋闲居。” 元 方夔 《杂兴》诗之四:“勘破世纷无一事,又拈枯笔续前编。”
(2).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 程邃 ﹞善画山水,纯用枯笔。” 邵宇 《谈木版水印画》:“刻版和印刷艺人们,根据原画的内容和笔意,持刀如笔,设色如画,既可做到细致入微,也可做到粗犷奔放,无论是枯笔的劲健断续,饱墨的水意荡漾,都能表达尽致。”
卫宗武名句,和吟友月夜遇风雨不见薄蚀韵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