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次韵李参政李提刑见和雁湖观梅》
全文:
春事何须羯鼓催,好春全看未花时。
雨余庭院湖光湿,人倚阑干夕暝迟。
正会意时俄起起,到忘言处谩期期。
雁湖饮散人归后,曾问梅花复几枝。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会意
(1) 会心
会意的眼色
(2) 六书之一。指合二字或三字成一字以表一意者。如人与言为信,止与戈为武
起起
(1).呼人起立声。《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 孔子 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命当终,有顷寝疾……不得已,载病到 元城县 ,疾篤不进,其年六月卒。” 宋 苏轼 《次韵潜师放鱼》:“劝将浄业种西方,莫待梦中呼起起。” 冯应榴 合注:“此言不待临死而懺悔求福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东光 马大还 ,尝夏夜裸卧 资胜寺 藏经阁,觉有人曳其臂曰:‘起起。’”
(2).催促声。 清 黄遵宪 《潮州行》:“起起呼使坐,软语相慰抚。”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期期
(1).口吃结巴貌。《史记·张丞相列传》:“ 昌 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张守节 正义:“ 昌 以口吃,每语故重言期期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其妹期期曰:‘姊而裳火矣’。姊目摄妹亦期期言曰:‘父属汝勿言,胡又言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章佖》:“ 章 再三期期之,犹讹两字。”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七:“好像受了猝不及防的一击, 孙宏荫 一怔,期期地半晌说不出话。”
(2).真挚恳切貌。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 桂舟公 古学古貌,与世少可,居常以寑陋期期自恨。” 清 姚鼐 《怀朱竹君》诗:“世态期期求復古,酒杯浩浩欲登仙。”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粗人>》:“ 陈先生 又改为‘粗疏的美人’,则期期以为不通之至,因为这位太太是并不‘粗疏’的。”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信》:“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
魏了翁名句,次韵李参政李提刑见和雁湖观梅名句
猜你喜欢:
-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 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荀子《荀子·强国》
-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佚名《增广贤文·上集》
- 晴野鹭鸶飞一只,水葓花发秋江碧。
-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司马迁《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