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字典>>蔡卞书法>> 蔡卞百科介绍 蔡卞百科书法字帖

蔡卞百科介绍

拼音:cài biàn

简介

  

蔡卞北宋书法家。(一○五八~一一一七),字元度,仙游(今属福建)人。京弟。与京同登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调江阴主簿。元丰中,历同知谏院、侍御史。拜中书舍人兼侍讲,进给事中。哲宗立,迁礼部侍郎。使辽还,以龙图阁待制知宣州,徙江宁府,历扬、广、越、润、陈五州。绍圣四年(一○九七)。拜尚书左丞。徽宗即位,诏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连贬少府少监,分司池州。逾岁,起知大名府,徙扬州,擢知枢密院。与京不合,以资政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旋拜昭庆军节度使。入为侍读,进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政和七年卒,年六十。谥文正.《东都事略》卷一○一、《宋史》卷四七二有传。

生平

  蔡卞,字元度,蔡京之弟。生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仙邑慈孝里赤湖境(今枫亭镇东宅赤岭自然村)人。蔡卞小时聪颖敏悟,就读于枫亭塔斗山青螺草堂(后易会心书院),他读书过目不忘,才思敏捷,能把《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倒背如流,《四书》、《五经》经典也烂熟于心,且史籍方志,百家杂说,国家法典无不浏览殆遍,触类旁通。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才华出众,名闻乡里。

  

孝女曹娥碑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蔡卞与胞兄蔡京同科举登进士第,翌年,被授任江苏江阴县主簿,其时当地大富豪顾新元等人,趁着青黄不接之际,借谷物于庶民,利息高出平时一倍。蔡卞同情百姓疾苦,极力推行王安石的青苗法,断然开仓借粮,以解百姓燃眉之急,煞住不法富人趁火打劫的嚣张气焰,免除农民遭受高利贷剥削之苦,因而受到王安石器重,招他为婿。

  神宗元丰五年(1082),卞任国子直讲,崇政殿侍讲,不久又擢为起居舍人,同知评院侍御史,后多次以王安石执政亲嫌辞,拜中书舍人兼侍讲,进给事中。哲宗即位(1086),高太后临朝摄政,授司马光为相,废除新法。卞改任礼部侍郎,出使辽国,受厚礼接待,后因病回朝。他以龙图阁侍制知宣州、江宁及扬、广、越、润、陈等五州。当时广州是宋廷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宝物凑集,但他一毫莫取。徙越州时,外国商人以蔷薇露洒其衣裳送之,以示敬重。

  哲宗元八年(1093)高太后病逝,哲宗亲政。蔡卞复为中书舍人,兼国子修撰、与曾布等人以王安石所遗《日录》为依据,较客观地编撰了《神宗实录》,对诬篾王安石变法之词加以批驳。亦因此使元?大臣吕大防、范祖禹、赵彦若、黄庭坚等保守派皆获谴遭贬,而卞迁翰林学士。绍圣二年(1095),蔡卞拜为尚书右丞,四年,转拜尚书左丞,他与章?等人在“绍述”的名义下,力主恢复王安石新法,上欺天子,下胁同列,中伤善类。他又密疏圣上,请皇帝下旨施行,并欲追废元?间政事实际主持者高太后的“宣仁圣烈”的谥号。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谏官陈

、任伯雨、御史龚夫联合弹劾蔡卞劣迹曰:“卞芳私史,以压宗庙之恶,有过于?,去年封事数千人皆乞斩,该由卞?公论。”陈 还罗列蔡卞六条罪恶:因诬罔宣仁保佑之功,欲行追废;凡绍圣以来窜逐臣僚皆由卞启齿之后施行;宫中厌胜事作,哲宗方疑未知所处,?欲礼法通议,卞云:“既犯法矣,何用议为”。皇后以是得罪;编排元?章牍,萋菲语言、被罪者数千人,议自卞出;邹浩以言忤旨,卞激怒哲宗,致之遭远谪,又请治其亲;蹇序辰建看详诉理之议,?迟疑未应,卞二心之言迫之,?默言不敢反对,明日置局,士大夫得罪者30家,凡此皆由卞谋之,而?行之。陈 等人要求圣上亟待正典刑,以谢天下。

  蔡卞后被降为少府少监,分司南京,到池州居住,翌年又起知大名府,徙扬州,召为中太乙宫使,后擢知枢密院事,负责边防、军备等机要事务。时蔡京居相位,他以亲嫌辞,没有评可。他赞成徽宗、蔡京收复湟州、鄯廓等地,因功进金紫光禄大夫。

  蔡卞反对蔡京重用宦官童贯为陕西制置使。在其他政事上,他的主张也多与蔡京不同,因此受到蔡京的诋毁,他以天章阁学士出知河南,时张怀素败下,卞素与之游之,因此一起降职,旋加观文殿学士,拜昭庆军节度使,入为侍读,进检校少保,开封仪同三司,累迁镇东军节度使。

  徽宗政和七年(1117),蔡卞告假返乡祭祖,逝于途中,享年60岁,赠太傅,谥文正。高宗即位,追责为宁国军节度副使,绍兴五年(1136)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著有《毛诗名物解》,与蔡京编撰《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各20卷。

书法特点

  蔡卞书法圆健遒美。《宣和书谱 》称其:“自少喜学书,初为颜行, 笔势飘逸, 圭角稍露,自成一家,亦长于大字。” 晚年高位,不倦书写,稍亲厚者,必自书简牍。所书圆健遒美,有兼人之力,而时以己意参之。盖有书笔,无书学者。李邕曹娥真碑,传世甚少,卞尝於元祐间临摹,石在越,颇得李邕之神。后世因其为人奸恶而轻其书 。

蔡卞书法

  孝女曹娥碑《墨林快事》称其书:“胜于京,京又胜于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 ,其书法代表作有《雪意帖》、《致四兄相公尺牍》等。。”《雪意帖》是其行草代表作。其入笔不一,丰富自然,各取其态。笔法纯熟,撇处可见王羲之笔法。结体随字而不一,但都神采奕奕。章法自然错落有致,书体与米芾、蔡京相似,可能是他们互相学习的结果。考察北宋末年,书坛除了米芾有蓬勃气象外,尚有二蔡之书法亦煌煌大观。蔡卞“颇得笔法”,是一个衣冠晋风、尊古为新的舍拾淘洗过程。与其兄蔡京一样,蔡卞以以介书生入仕,文人意识,士大夫精神不时在内心积郁。史载: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蔡卞与胞兄蔡京同科举登进士第,历神宗、哲宗、徽宗等数朝,宦海浮沉,波澜起伏。书生内心对于仕途的追求和对权力的争逐,使之常常不安于书法之道,但恰恰又是这种不安与争逐,使蔡卞的书法常常自出机沀,意识强烈,卓而不群。循迹蔡卞的书学之路,人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清晰的脉络。北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记载:鲁公始同叔公文正公授笔法于伯父君谟,即登第,调钱塘尉。时东坡公适倅钱塘,因相与学徐季海。当是时,神庙喜浩书,故熙、半士大夫多尚徐会稽也。未几弃去,学沈传师……及元祐末,又厌传师,而从欧阳率更。由是字势豪健,痛快沉着。迨绍圣间,天下号能书者,无出鲁公之右者。其后又弃率更,乃深法二王。每叹右军难及,而谓中令去父远矣。遂自成一法,为海内所宗焉。”由此可见,蔡卞与胞兄蔡京同学书于蔡襄,后从苏轼学徐浩,后又颜、欧、柳、李邕,然后弃之而深入二王。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蔡卞启蒙于蔡襄,经苏轼学指点,由此登堂入室,以二王为归宿。观蔡卞作品,俊朗淳美,圆健遒丽,有兼人之功,文人士大夫的气息跃然其上。与蔡京一样,蔡卞遗留下来的墨迹并不多见,主要作品有《楞严经偈语碑》、《孝女曹娥碑》、《致四兄相公尺牍》等。

蔡卞书法

  在二王书风的“严重”感染下,宋人书法一派“贴意”,充斥书坛,信札书法尤其盛行。但是,蔡卞却是个特例,蔡卞擅行书,又长于大字,受柳公权、李邕影响较大。其人不光精于“贴”,且善于“碑”,所作之字,神气充腴,稳重含蓄,风度典雅,有晋人之潇洒,唐人之发度,又有宋人之灵展。但由于在历史上,后世因蔡卞其为人的“奸恶”而轻其书,史料中关于蔡卞的书法作品和书法思想记载得不多,所以研究蔡卞也就成了一个难题。从一个书家的角度,蔡卞不是一个完整的蔡卞,其从事书法活动的历史资料没有一个连续性,残缺不全,令人兴叹;同时,蔡卞的书法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没有系统性,鸿毛零爪,令人难以概览全貌。但从其现存的作品看,如《致四兄相公尺牍》、《孝女曹娥碑》、泰山石刻《楞严经偈语碑》等,笔力潇落,放纵任能,字势俊丽,飘灵婉约,书风多样,洒落简捷,其作品尊古为新,运用得心应手,成熟精到,尤其是一些代表作中的人文精神自然充溢,令人叹为观止。米南宫谓“卞得笔”,实有其深刻依据。因此,在蔡绦的一部有名的笔记体史料书籍《铁围山丛谈》卷四中,记载了书法大家米芾对其的评价:“鲁公(蔡京)一日问芾:今能书者有几?芾对曰:自晚唐柳氏(柳公权),近时公家兄弟是也!盖指鲁公与叔父文正公尔。”此文正公,即是蔡卞。虽然说,面对蔡京提问,米芾有谀颂之词,但其对蔡卞的评价,出自米南宫之口,该有相当的历史价值,与晚唐柳氏(柳公权)可以攀比,自有大家之态。

  清人叶昌炽《语石》论及蔡卞蔡京时,更是作了详细的评述:“世称米、蔡,谓君谟也,然君谟名位行辈均不当在米下。其所书碑,亦惟《刘奕墓志》风格遒上,尚有唐贤遗矩,若《洛阳桥》、《昼锦堂记》,皆俗书也,不如以蔡元长配之。元长,书之狷者也;元度,书之狂者也。余所见元长书,以《道士墓碑》为第

致四兄相公尺牍

一,《赵懿简碑》次之,空山鼓琴,沈思独往。刘彦和标举“隐秀”二字为文章宗旨,以之品元长书适合,亦即刘子所谓客气既尽,妙气来宅。元度行草书皆称能品,《楞严经偈》源出于孙过庭,而其流则为范文穆。重书《孝女曹娥碑》使笔如剑,剑气出。支道林养马曰:“贫道爱其神骏耳”。如卞书,可谓神骏极矣。潘文勤师,人谓其学苏灵芝则怒,谓其学二蔡则大喜。余谓元长书可比唐《魏法师碑》,元度书由在薛曜畅整之间。此但论其神气骨脉,不论其体。”“前身相马九方皋,意足不求颜色似”,蔡卞作书,姿媚豪健、痛快沉着,功力深厚,成就颇高,尤其是晚年所书有兼人之力。明安世凤《墨林快事》称其书云:“卞胜于京,京又胜于襄。”可是“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可见,在历史的长河中,遗憾之事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但正是这种惊人的遗憾,又为人们重新研究发掘蔡卞的历史价值提供了广阔空间。

  致四兄相公尺牍

  蔡卞的《致四兄相公尺牍》,此卷蕴含禅机,筋脉舒展,神闲气清,韵致婉润,风雅纵逸,精神传世。蔡卞尚意,“颇得笔法”,人们还可从其流传下来的《孝女曹娥碑》、泰山石刻《楞严经偈语碑》等代表作品中得以窥见。在灵性之追求中,颇得笔法的蔡卞,与自出新意的苏轼,高视古人的黄庭坚,萧散奇险的米芾一样,都在力图表现自已作品标新立异的姿态,讲究笔墨情趣,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间,给人一种精神自由的审美意境。

蔡卞诗选

  句

  莫学饥鹰饱便飞。

  句

  对掌紫枢参大政,同扶赫日上中天。

  楞严经偈

  觉海性澄图,图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相想澄国土,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人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子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於是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去何获圆通。

  触以所角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支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汉有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只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 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为。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於恒沙动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甯,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水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切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盘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人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登。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闲人,成就涅盘心。

  观世音□□,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原加被未来,於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心引根修。 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咏茅山元符万宁宫

  猗嗟三茅,得自初成。 气合於无,与形俱升。

  孰希其风,必静必清。 寥寥久哉,乃发先生。

  帝用尊之,载召来廷。 乃锡命书,迨其俦侣。

  因其故庐,启此新宇。 像图仙真,上肖帝所。

  神笔牍之,龙凤轩翥。 天锡皇帝,聪明孝友。

  抱一用中,以绥九首。 遐迩率从,尊道熙功。

  有欲求之,与在斯宫。 作为好歌,以诏无穷。

  赠华阳法师

  师到华阳洞,山华几度开。 只应常救物,却遣世人来。
0
纠错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如:蔡卞百科书法,即可方便查询

资源下载

书法欣赏

书法推荐

    {$zd_sftj$}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书法字典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