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百科介绍
拼音:chún huà gé tiè
淳化阁帖介绍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此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系汇帖,共十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阁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宋代记录此帖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未见此种拓本流传。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帖,由于王著识鉴不精,致使法帖真伪杂糅,错乱失序。然\\"镌集尤为美富",摹勒逼真,先人书法赖以流传。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因帖石早佚,摹刻、翻刻甚繁,顾从义本、潘允亮本、肃府本等较著名。 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拓本,钤“乾隆御览之宝”、“懋勤殿鉴定章”等印。白纸挖镶剪方裱本,麻纸乌墨拓,每页尺寸纵25.1cm,横13.1cm。每卷末皆有"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旨摹勒上石"篆书刻款,完整难得。 宋陈思《宝刻丛编》,清王澍《淳化秘阁法帖考》,容庚《丛帖目》等书著录。 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毁,因而初期的拓本就显得异常珍贵,被视为宝物,价值连城。历史考证
自宋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摹勒《淳化阁帖》后,全国各地辗转传刻,遂遍天下。淳化阁帖
现存《淳化阁帖》残缺程度统计表
令人兴奋的是,浙江图书馆所藏《淳化阁帖》民国时期拓本上还保留了现存帖石佚失的三则清人题跋,梁同书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题跋,孔继涑、孙仰鲁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题跋。现摘要如下: 梁同书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题云:“往余于先叔祖深父先生斋头见旧拓阁帖石本也而上有银锭文,相传宋时贾相门客从赐本摹出,故仍棠梨之旧,至今卅余年来所见无逾此者。今春景高孙君偶于西吴旧家购得帖石若干枚,洗剔苔藓,用好手棰拓一本示余,精采焕发绝类宿觏,因访觅前帖检勘一过,凡字迹波磔石片剥蚀之处无毫发差,殆宋刻原石无疑,可宝也。惟失去钟繇及谢万书数百字,或谓宜补完之,余曰:旧刻缺亦何病,况延津合浦来自有期,宁不可俟之异日耶?并附识之如右,乾隆辛丑腊月山舟梁同书。” 孙仰鲁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题跋:“友人张君芑堂为余购得阁帖旧石若干于禾中故家,剔抉苔藓联缀断裂锥拓一通,取别本十余种参校无有同者。汪君天潜出示梁氏所贻深父先生鉴定藏本,校之纤毫无不吻合,盖即此石原拓也。委弃有年摹拓绝少,故丰神完美。就中与诸本尤异者若卷三‘环之顿首下’有‘秋’字,卷七《朱处仁帖》后增《服食帖》三行皆可补诸家释文所未备,初购得时缺魏钟繇《宣示帖》及谢万书三行,阅数月芑堂复于原所藏处搜访得之,遂成完璧欣赏之余,因述其缘起如此。时乾隆壬寅九月既望寿松主人孙仰鲁。” 以上跋文可知,此帖刻石系张燕昌(芑堂)为寿松主人孙仰鲁购得,梁同书认为此帖系宋刻《阁帖》贾似道本。 浙江图书馆藏《淳化阁帖》刻石断定宋石的依据。 我们此次鉴定刻石年代的利器是潘祖纯藏本(现藏上海博物馆)、懋勤殿本(现藏故宫博物院)。因潘祖纯藏本、懋勤殿本为已知宋刻宋拓,只要将浙江图书馆新近发现《淳化阁帖》刻石的细部特征与以上二本进行对照,拓本就像指纹印,刻石好比手指,若完全一致的话,即可证明杭州文澜阁新近发现《淳化阁帖》刻石就是宋代刻石。一、懋勤殿本(现藏故宫博物院)简介
传世《淳化阁帖》宋拓本著名者有:安思远藏本(现藏上海博物馆)、潘允谅藏本(现藏上海图书馆)、潘祖纯藏本(现藏上海博物馆)、懋勤殿本(现藏故宫博物院)、《宋拓王右军帖》(现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等。以上诸本除懋勤殿本、潘祖纯藏本同出一石,其余均出自宋代不同的刻石(木)。 民国廿三年(一九三四)故宫博物院曾于乾隆清宫东庑(此帖原在养心殿)陈列《淳化阁帖》一部。第一册卷首与第十册卷尾钤有“懋勤殿鉴定章”、“乾隆御览之宝”印章,内夹黄纸签条有“宋拓淳化阁帖一匣十册,上等”字样,帖中未见其他印章与题跋。此本即马子云先生提及的“懋勤殿本”。此十卷本为刻石,为宋纸、宋墨、宋拓无疑,与传世另一宋拓“潘祖纯本”出一石。二、潘祖纯藏本(现藏上海博物馆)简介
此帖宋代流传未详,明代秘藏于潘家,历经天泉翁(潘祖纯伯祖)、潘凤洲(潘祖纯伯父)、潘祖纯三代收藏,明万历庚申(一六二○)季夏,经吴兴方仁宇重新装裱于观生堂。清代经卓蔗老、梁国治、李宗瀚、李联琇、李翊煌递藏。帖中有潘祖纯、查升、李翊煌、许福昺题跋,以明万历丙午(一三○六)潘祖纯题跋最早,故称之为“潘祖纯本”。清宣统元年(一九○九)经李翊煌手石印行世,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许福昺又用珂版印行,印刷极为精美,但流传极稀,唯罗原觉、曾克专、张彦生诸先生稍有论及。现藏上海博物馆。 上述两种宋拓本亦非同一时间所拓,“懋勤殿本”要早于“潘祖纯藏本”。因相传《淳化阁帖》祖本刻于枣木,年代久远,枣木本开裂,后用银锭加固,故有无银锭纹是祖本的凭证。南宋人对此亦深信不疑,往往在宋刻原石上加刻银锭纹,以充祖本,故在宋代拓制“潘祖纯藏本”时,就已经有银锭纹出现,而“懋勤殿本”拓制时还未刻银锭纹。浙江图书馆现存残石上还能找到银锭纹两处。三、现存《淳化阁帖》刻石与拓本的校勘
现存《淳化阁帖》刻石与潘祖纯藏本、懋勤殿本的校勘 区别拓本与刻石的异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对比石花痕、字口特征。因两者完全吻合,没有必要一一罗举,笔者随机地抽取了浙图新近发现《淳化阁帖》几块刻石与懋勤殿本进行校对,结果如下: 卷六谯周帖,首行“谯”字右侧、二行“令”字均有相同石花 卷六谯周帖,二行“严君”之“严”字右侧均有相同石花。 卷六谯周帖,三行“司马相如”之“相”字均有相同石花。 卷九授衣帖,六行“忧驰无复”之“复”字左侧有相同圆形石花。 卷九奉别帖,一行“奉别”之“奉”字左侧有相同石花。 卷九奉别帖,六行 “当可耳然”之“然”字左侧有相同石花。 卷九奉别帖,九行“体气顿至”之“顿”字下有相同石花。 卷一齐高祖萧道成帖,三行“见卿”,四行“知卿”间有相同石花。 此外,(西十石)卷一唐太宗《所疾帖》首行“所疾者”上尚多一“卿”字,(西二石)卷三刘环之《感闰帖》第一行“环之顿首”下尚多一“秋”字,(西九石)卷七《朱处仁帖》后尚多存《吾服食帖》二行,以上特征《淳化阁帖》其它版本均无,唯在“懋勤殿本”、“潘祖纯本”上出现。 通过以上简便的校对已经能够明确浙江图书馆新近发现《淳化阁帖》刻石就是宋代刻石。 现在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浙图现存《淳化阁帖》刻石会不会是明清时期从“懋勤殿本”、“潘祖纯藏本”或相类的底本再翻刻?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翻刻碑刻大多会将石花照样摹刻,翻刻法帖未见有将石花一并摹入的。其次,刻石的质材不可能完全一致,每块石头有其自身独特的石质纹理(石筋、石裂纹),这些纹理是无法用刻刀模仿的。浙江图书馆现存《淳化阁帖》刻石上能见到的石质纹理痕与“懋勤殿本”、“潘祖纯藏本”完全一致。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批石刻皆为太湖石所刻,最早共有八十一块,但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有些被人为破坏了。石刻中绝大多数是南宋所刻,还有部分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复刻。两者区别在于南宋刻石皆系双面,而清朝所刻为单面。两者所用太湖石料也有区别,南宋石质更为细腻,颜色更为白皙,而清代所用刻材较粗糙,颜色也相对要深一些”。是否如此呢?其实,上文统计帖目已经可知,现存二十五块刻石(四十六面)已经包括《淳化阁帖》的五分之三强,故此套刻石全套完整数目应该在四十块左右,而不应是相传的八十一块。八十一块的说法可能还包括浙江图书馆收藏的其他明清墓志、刻帖。所谓“南宋刻石皆系双面,清朝所刻为单面”完全是臆测,经鉴定坐南四块单面的刻石亦为原刻无疑。即便偶有补刻,亦是在宋代椎拓“懋勤殿本”、“潘祖纯藏本”之前,现存《阁帖》残石绝无明、清补刻现象。结语
据文献记载,宋代刊刻《淳化阁帖》有数十套之多,要确定它究竟是其中哪一套,还有一定难度。但可以推断的是,此帖刻于浙江杭州,如此众多、笨重的帖石从它处移到杭州的可能性不大。其次,此套帖石可能私刻而非官刻,理由是:首先,此帖存在同一面颠倒刊刻的情况(一卷内容刊刻结束,其后尚有余石,就颠倒刊刻他卷内容),比较节约石材。其次,双面刻石文字有的正反颠倒(为传拓方便,颠倒的帖石翻一面正好是正面),但也有的是不颠倒,不够统一严谨。基于刊刻在杭州又属私刻,笔者推断为“世堂本”,刻于宋度宗咸淳间(一二六五—一二七四),系贾似道门客刻帖高手廖莹中摹刻,因置于世堂而得名。据传贾似道门客廖莹中精于摹勒,王用和工于镌刻,曾令翻刻,故“世堂本”亦属“贾刻本”体系。笔者认为此帖是传世《淳化阁帖》较佳的修缮本,刊刻精细无比,又将《阁帖》原本的刊刻失误一一更正,且笔法墨趣突现,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眼光。 二○○七年四月写于上海图书馆碑帖研究室现存帖石目录
单一(卷四)
历代名臣法帖第四 徐峤之《春首帖》八行;陆柬之《得告帖》四行;薄绍之《回换帖》六行单二(卷一)
历代帝王法帖第一 前有“甲二”卷版标号 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二行;东晋康帝司马岳《陆女帖》二行;东晋哀帝司马丕《中书帖》四行;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庆赐帖》六行;东晋文孝王司马道子《异暑帖》三行;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谯王帖》(仅存首行)单三(残石两块:卷三、卷四)
一、 历代名臣法帖第三 孔琳之(原作孔琳)《日月帖》(自“盛比”行起,仅存后五行);王僧虔《刘伯宠帖》(存前八行,至“乃更”止) 二、历代名臣法帖第四 李邕《晴热帖》(自“不示之”行起,存其后六行);褚庭诲《辞奉帖》(存前四行)单四(卷八)
法帖第八(王羲之书三) 《阮公帖》(缺前二行,存后五行)、《家月末帖》二行、《蒸湿帖》四行、《不得西问帖》一行、《丘令帖》四行、《谢生东旋帖》六行、《飞白帖》三行、《遣书帖》(存前三行)东一(卷三)
历代名臣法帖第三: 前有“三四”卷版标号 王凝之《八月帖》(存二行);索靖《载妖帖》八行、《七月帖》四行;刘穆之《家弊帖》六行;王劭书标题一行。东二(卷三)
历代名臣法帖第三: 上有“丙一”卷版标号 庾亮《书箱帖》(原作庾元亮)五行;庾翼《故吏帖》、《季春帖》五行;沈嘉《十二月帖》(原作沈嘉长)四行;杜预《十一月帖》五行、《亲故帖》仅存起首第一行)东三(卷五)
诸家古法帖第五: 上有“戊四”卷版标号 智果《评书帖》(第六行“举体”起,至三十六行“扶风”止)东四(卷四)
历代名臣法帖第四: 欧阳询《比年帖》(自“岂能”行起,存最后二行)、《脚气帖》三行 柳公权《圣慈帖》五行、《伏审帖》十行、《荣示帖》六行、《十六日帖》二行、《辱问帖》(仅存第一行) 后有“四六”卷版标号东五(卷五)
诸家古法帖第五: 右侧中部有“五二”卷版标号 宋儋《接拜帖》二十一行;卫铄《急就帖》八行;古法帖《贤弟帖》(仅存首行)东六(卷一)
历代帝王法帖第一: 上有“甲九”卷版标号 唐太宗李世民《数年帖》(自“燋金”行起)存六行,《东都帖》四行; 唐高宗李治《无事帖》六行、《文瓘帖》二行、《钱事帖》一行、《六尚书帖》四行、《昨日帖》二行、《玄堂帖》(存前六行,至“知此”行止)东七(卷八)
法帖第八(王羲之书三): 《遣书帖》(自“一日”行起,存四行,后有银锭纹)(见图十三)、《采菊帖》五行、《增慨帖》四行、《由为帖》一行、《月半哀感帖》四行、《独坐帖》四行、《安西帖》六行、《黄甘帖》(存起首二行)东八(卷六)
法帖第六(王羲之书一) 《又不能帖》(仅存二行,缺前四行)、《疾不退帖》五行、《儿女帖》五行、《彼土帖》十一行、《谯周帖》四行、《夫人帖》三行、《蔡家帖》(仅存首行)东九(残石两块:卷六、卷十)
一、法帖第六(王羲之书一) 前有卷首标题 《适得书帖》五行、《知欲帖》三行(左上残损)、《差凉帖》(仅存首行,上损) 二、倒石,法帖第十(晋王献之二) 《极热帖》八行、《冠军帖》三行、《服油帖》(存前三行) 其后附正刻数行。东十(卷三)
历代名臣法帖第三: 上有“丙二”卷版标号 杜预《亲故帖》(缺首行,存后三行);王循《七月帖》五行;刘超《如命帖》三行;谢璠伯《江东帖》四行;王徽之《得信帖》七行;谢庄《昨还帖》仅存前一行东十一(残石两块:卷九、卷二)
一、法帖第九(晋王献之一) 《授衣帖》(自第六行“日忧驰”行起,存后七行) 《奉别帖》(存前十行,缺末行三字) 二、历代名臣法帖第二 王导《省示帖》七行残字东十二(卷一)
历代帝王法帖第一 下有“一二”卷版标号,上有“甲三”卷版标号 宋明帝刘彧《郑修容帖》(存末二行);齐高帝萧道成《破帖》四行;梁武帝萧衍《数朝帖》五行;梁高帝《众军帖》五行;梁简文帝萧纲《康司马帖》四行;唐太宗李世民《江叔帖》(仅存前二行)东十三(残石两块:卷六、卷十)
一、法帖第六(王羲之书一) 《日月帖》(自“瞻廓”行起,存三行)、《兄灵柩帖》七行、《省别帖》(仅存一行半) 二、法帖第十(晋王献之二) 《夜眠帖》四行、《嫂等帖》(存前九行,至“骆驿”行止)东十四(残石两块:卷六、卷九)
一、法帖第六(王羲之书一) 《侍中帖》(缺首行,存后二行)、《敬豫帖》二行(上有横刻“巳十三”卷版标号)、《清和帖》五行(左下截残损)、《追寻帖》(仅存“追寻伤”三字) 二、法帖第九(晋王献之一): 《相过帖》(缺前四行,自第五行“尽此”起,存七行(上有横刻“壬一”卷版标号)、《诸舍帖》二行、《永嘉帖》四行、《鹅还帖》五行、《诸女帖》(仅存首行)东十五(残石两块,卷二、卷八)
一、历代名臣法帖第二: 张华《得书帖》四行、桓温《大事帖》六行 二、法帖第八(王羲之书三): 《黄甘帖》(仅残存二字)、《尊夫人帖》(存三行,右上角残损)、《日五期帖》四行、《先生帖》二行、《雨快帖》(仅存前二行)东十六(卷一)
历代帝王法帖第一: 唐高宗李治《玄堂帖》(仅存最末一行)、《遣弘帖》六行;陈叔慎《梅发帖》六行; 陈伯智《热甚帖》三行、《寒严帖》四行东十七(卷十)
法帖第十(晋王献之二): 《嫂等帖》(自“慰吾”行起,存五行,上有“十卷九”卷版标号字样)、《鄱阳帖》八行、《鹅群帖》八行、《敬祖帖》(仅存首行)东十八(卷五)
前有卷首标题刻款 诸家古法帖第五: 上有“戊一”卷版标号 苍颉《戊己帖》四行;夏禹《出令帖》二行;孔丘《延陵帖》二行;史籀《射州帖》二行;李斯《田畴帖》四行;程邈《天清帖》五行东十九(卷二)
历代名臣法帖第二: 钟繇《长风帖》(前缺二行,自“居处”行起,存七行);皇象《文武帖》六行、《顽闇帖》九行;张华书标题一行东二十(卷二)
历代名臣法帖第二: 郗鉴《灾祸帖》(仅存后二行);郗愔《九月帖》五行、《廿四日帖》二行、《远近帖》三行、《想亲帖》四行;郗超书标题一行东二十一(残石两块:卷七、卷一)
一、 法帖第七(王羲之书二) 有卷首标题刻款 《秋月帖》(存五行,最末行缺)、《桓公帖》残存八行、《谢光禄帖》残存首行 (有银锭纹一) 二、历代帝王法帖第一 晋元帝司马睿《安军帖》三行、《中秋帖》五行 东晋明帝司马绍书标题一行西一(倒石,卷三)
历代名臣法帖第三 山涛《侍中帖》八行;卞壶《文墨帖》六行;谢发《晋安帖》六行;王昙首(原作王昙)《服散帖》(存前四行) 后有“三九”卷版标号西二(倒石,卷三)
历代名臣法帖第三 谢庄《昨还帖》三行;司马攸《望近帖》四行;刘瓌之《感闰帖》四行;王坦之《谢郎帖》四行;王涣之《二嫂帖》八行;王操之《婢书帖》;王凝之《八月帖》西三(卷三)
历代名臣法帖第三 有“三五”卷版标号 王劭《夏节帖》五行;纪瞻《昨信帖》四行;王《静媛帖》六行;张翼《节过帖》三行;陆云《春节帖》五行;王邃《张丞帖》三行;王恬书标题一行西四(倒石,卷五)
诸家古法帖第五: 何氏《去留帖》五行;蔡琰《我生帖》二行; 古法帖《敬祖帖》五行、《鄱阳帖》八行、《度德帖》五行、《亮曰帖》(仅存首行)西五(卷四)
历代名臣法帖第四: 前有“四四”、上有“丁四”卷版标号 褚遂良《家侄帖》(存后七行); 虞世南《大运帖》五行、《去月帖》六行、《贤兄帖》八行、《疲朽帖》西六(卷一)
历代帝王法帖第一: 有“一五”、“甲六”卷版标号 唐太宗李世民《枇杷帖》九行、《辱书帖》十一行、《比者帖》(存九行,缺末行)西七(卷八)
法帖第八(王羲之书三): 《雨快帖》(存五行,缺前二行)、《长史帖》二行、《得凉帖》五行、《此郡帖》八行 卷尾刻有淳化三年款,其后余石尚多。西八(卷九)
法帖第九(晋王献之一): 《余杭帖》(存五行,缺首行)、《节过帖》八行、《愿余帖》七行、《夏节帖》七行、《思恋无往帖》(仅存前三行)西九(倒石,卷七)
法帖第七(王羲之书二): 《离不帖》三行、《清晏帖》四行、《朱处仁帖》三行、《吾服食帖》二行、《爱为帖》一行、《盐井帖》三行、《七十帖》(仅存前三行)西十(倒石,卷一)
历代帝王法帖第一: 上有“甲七”卷版标号 唐太宗李世民《昨日帖》三行、《三五日帖》三行、《雅州帖》四行、《道宗帖》二行、《所疾帖》一行、《北边帖》二行、《八柱帖》八行,《气发帖》(仅存前二行)西十一(残石两块:卷二、卷九)
一:历代名臣法帖第二 张芝《八月帖》(仅存最末三行,右上截残损)、崔瑗《贤女帖》四行(右下截残损) 二:倒石,法帖第九(晋王献之一) 《不谓帖》(自“自胜”行起,存四行)、《阮新妇帖》三行、《奉对帖》九行(尾残损)西十二(倒石,卷五)
诸家古法帖第五: 古法帖《亮曰帖》(仅缺首行,存七行);怀素《右军帖》七行;张旭《晚复帖》四行、《十五日帖》三行 后有“五七”卷版标号西十三(残石两块:卷十、卷七)
一:法帖第十(晋王献之二) 《知铁石帖》仅存最末一行、《玄度何来帖》八行 二:法帖第七(王羲之书二): 《还来帖》存最末一行 、《雪候帖》三行 、《知远帖》三行 、《荀侯帖》五行西十四(残石两块:卷九、卷六)
一:倒石,法帖第九(晋王献之一) 《涧松诗》四行(右上角损)、《仲宗帖》二行、《黄门帖》三行、《外甥帖》二行、《思恋帖》三行、《冠军帖》三行、《可必不帖》(仅存前二行) 二:正石不倒,法帖第六(王羲之书一) 《昨得帖》二行(下截残损)、《不快帖》四行(下截残损)、《小佳帖》(仅存首行)西十五(残石两块:卷六、卷二)
一:倒石,卷六王羲之《二谢帖》仅存五字,卷尾刻有淳化三年款。 二:历代名臣法帖第二(此石漫漶不清) 钟繇《白骑帖》四行、《常患帖》二行、《雪寒帖》四行、《长风帖》(仅存前二行)西十六(卷五,倒石)
诸家古法帖第五: 前有“五五”卷版标号 智果《评书帖》(自“羲及隶篆”行起,存十三行)、何氏《投老帖》十三行 后有“五五”卷版标号西十七(卷七)
法帖第七(王羲之书二) 《长素帖》(缺首行,“得敬豫”行起)存二行、《知念帖》六行、《长风帖》三行、《谢生帖》三行、《初月帖》四行、《时事帖》七行西十八(卷二,倒石)
历代名臣法帖第二: 有卷首标题 张芝《冠军帖》存十九行,“不见奴”行后缺西十九(卷五)
首行有“五三”卷版标号,上端有“戊三”标号 诸家古法帖第五: 古法帖《贤弟帖》(缺首行,自“之伤”起)存七行,隋朝法帖《慧则帖》八行 智果《评书帖》(存起首五行)西二十(卷二)
历代名臣法帖第二: 前有“二九”卷版标号 王珉《此年帖》(自“少忧”起)存二行、《十八日帖》二行、《嫂何如帖》四行、《欲出帖》七行;王珣《三月帖》四行;王廙《廿四日帖》(残存首行)西二十一(卷十)
法帖第十(晋王献之二) 《铁石帖》(自“寒不适”行起,存八行)、《知铁石帖》五行) 后有卷版标号“十卷二”拍卖信息
汇集4000多件文物术珍品,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昨天,在嘉德公司专门为此次秋季卖举行的拍品预展上,记者了解到,本次秋拍宋代《淳化阁帖》、徐悲鸿《春山十骏图》、美国印钞公司印制的《中国钞票样册》三巨册等一批藏品可谓罕见孤品。 昨天的展览上,嘉德公司古籍善本部工作人员拓晓堂介绍,继今年7月的春拍推出《出师颂》后,本次秋拍的古籍善本专场将再次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珍本、孤品。今年月份,上海博物馆斥450万美元巨资,从美籍犹太人、收藏家安思远手中购得《淳化阁帖》祖刻本的第、六、七、八卷,在国内引起轰动。而450万美元的价格,使得《淳化阁帖》成为目前中国最贵的书画作品。嘉德公司最近征集到了另一版本的《淳化阁帖》,即著名的宋代泉州本《淳化阁帖》。这套《阁帖》共10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法,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法,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是王羲之书法,九、十卷是王献之书法。 据悉,在今年9月上海博物馆为庆祝成功收购《淳化帖》举行的国际性研讨会中,专们多次提到这套泉州本《淳化阁帖》,但真迹无处可寻。本次拍卖的《淳化阁帖》从何而来,嘉德公司并未透露。 泉州本《淳化阁帖》估价120万元左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法家介绍,上海博物馆收购的《淳化阁帖》是所有版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有价值的一部,但也有舆论认为,450万美元的价格过高,因为当初安思远收购这套《淳化阁帖》时只花了30万美元。同是宋版的《淳化阁帖》,从450万美元到120万元人民币,不同版本的《淳化阁帖》价格落差如此之大,究竟哪一个价格是合理的,泉州本《淳化阁帖》到底拍到多少钱,在拍卖会上即可由买家揭出分。 今年秋拍的钱币专场中,嘉德公司还将在国内首次推出一套三册美国印钞公司于1905至1949年间为中国各银行印制的钞票印样。嘉德公司的李威洲先生介绍,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工业落后,中国各银行钞票的印制,都是由美国印钞公司承担的。这套钞票样册共收集了1100多枚中国各时期钞票的正反面印样、印制时间、印制数量等资料,极其详尽,而且这一套印样是存世孤品。据悉,该套印样最早被美国一位收藏家收藏本次拍卖估价280万至320万元。 记者了解到,这次嘉德秋拍的中国书画部分也很有特色,据介绍,其中一幅徐悲鸿创作的《春山十骏图》是徐悲鸿一生中可数的力作之一。胡妍妍透露,徐悲鸿虽然以画马而著称,但他在一幅画中一般只画一匹马三、五匹马的画已经很罕见,而在一幅画中画十匹马,目前得知的仅此一件。这十匹马形态各异,画的背景丰富,是难得的徐悲鸿佳作,本次估价300万至400万元。0
纠错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如:淳化阁帖百科书法,即可方便查询
资源下载
- 【tif高清】唐柳公权《玄秘塔碑》整拓下载_528M
- 【jpg】清 邓石如篆书《千字文》下载_12.1M
- 【tif高清】元明时期《西湖清趣图》 下载_1.29G
- 【jpg】任政行书字帖五种下载_50.7M
- 【pdf+jpg】唐 阎立本《步辇图卷》下载_160M
- 【高清】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下载_1.39G
- 【jpg】元赵孟頫楷书《张留孙碑》下载_72.3M
- 【jpg高清】元 赵孟頫行书《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下载_29.6M
- 【高清】北魏《龙门二十品》3种下载_147M
- 【pdf高清】宋 娄机《汉隶字源》下载_185M
- 【高清tif】明 唐寅行书《漫兴墨迹》长卷下载_621M
- 【jpg】清 席夔隶书《千字文》下载_11.4M
- 【高清tif】文徵明行书《忆惜四首次陈侍讲韵》全卷下载_1.1G
- 【jpg】元 赵孟頫楷书《寿春堂記》下载_25.1M
- 【高清】明文徵明草书《湖光披素练诗卷》全卷下载_323M
- 【高清】元 赵孟頫行楷《止斋记》下载_841M
书法欣赏
- 郑簠隶书《谢灵运石室山诗轴》
- 于右任《草书地运帆船七言联》
- 陆居仁《跋鲜于枢诗赞手卷》
- 张雨行书《登高诗札》
- 张瑞图草书《杜甫饮中八仙歌卷》
- 刘迺中书法欣赏
- 祝允明楷书《燕喜亭等四记》
- 范纯粹行书尺牍《故人帖》
- 杨沂孙《篆书四屏中堂》
- 东晋《高崧墓志》
- 陈奕禧行书《滕王阁序卷》
- 黄姬水行书《致三堂札》
- 张照行书《蒹葭露冷人秋水七言联》
- 董其昌楷书《金刚经》
- 郭嵩焘行书《节录吕坤呻吟语扇面》
- 东汉隶书《桐柏庙碑》宋拓本
- 傅山行书《杜甫晚晴五言诗轴》
- 孙晓云草书《张道恰岭梅诗斗方》
- 民国四公子袁克文书法
- 董其昌行书《五言诗扇面》
- 温革行书《跋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
- 北魏《元简墓志》
- 米芾《紫金研帖》
- 颜真卿楷书《陋室铭》集字
书法推荐
- {$zd_sftj$}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