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百科介绍
拼音:jiāo xún
焦循(1763~1820)
字里堂,江苏甘泉人(江苏扬州黄珏人),生于高宗乾隆二十八年癸,卒于仁宗嘉庆焦循像
生平概述
焦循少颖异,事父母以孝闻,服丧尽礼。乾隆辛酉举于乡。尝从阮元游浙江。闭户著书,葺其老屋曰“半九书塾”,复构楼曰“雕菰”,有湖光山色之胜。足不入城市者十余年。庚辰七月卒,年五十有八。焦循博闻强记,识力精卓,于学无所不通,于经无所不治,而于《周易》、《孟子》专勒成书,其于《易》本周易
焦循游浙
因阮元考浙江原委以证《禹责》三江,乃撰《禹贡郑注释》一卷,专明班氏郑氏之学。谓王伯厚《诗地理考》繁杂无所融贯,作《毛诗地理释》四卷。又仿戴东原《孟子字义疏证》,撰《论语通释》一卷凡十王篇:曰圣,曰大,曰仁,曰一贯,曰忠恕,曰学,曰知,曰能,曰权,曰义,曰礼,曰仕,曰君子小人。又撰《群经宫室图》二卷,为图五十篇。《毛诗鸟兽草木虫鱼释》十一卷,《陆玑疏考证》一卷。又录当世通儒说《尚书》者四十一家,书五十七部,仿卫湜《礼记》之例,以时之先后为序,得四十卷,曰《书义丛钞》。思悟
焦循思深悟锐,尤精历算之学。撰有《释弧》三卷,《释轮》二卷,《释椭》一卷,《加减乘除释》八卷,《天元一释》二卷,《开方通释》一卷,又命其子琥作《益古演段开方补》以附《里堂学算记》之末。当时算学名家李锐、汪莱、钱大昕等,皆与讨论而叹服焉。擅长
焦循善属文,最爱柳宗元。表章先正,作《北湖小志》六卷。又掇拾扬州杂文旧事,为目录二卷,名曰《北湖小志》
著作略目
焦循 《天元一释》两卷 《加减乘除释》八卷 《开方通释》 《群经宫室图》两卷 《论语通释》 《易通释》十二卷焦循论曲三种
代表作《孟子正义》
《孟子正义》为焦循(里堂,1763–1820)所编着。据里堂自述,其弱冠即好读《孟子》,立志为《正义》。惜为世务所阻,故辍而不为。其后里堂与友人黄承吉(1771–1842)论学,二人有鉴诸经《正义》,只知仅守一家之注,而未能兼综博采,故欲为诸经另撰新疏,冀能「破孔贾之藩篱,突徐杨之门户」。群经之中,里堂以家学渊源,尤精于《易》。而于《周易》以外,里堂深恶《孟子》伪孙?#93;疏「体例踳驳,征引陋略乖舛,文义冗蔓俚鄙」,故亦思为《孟子》另着新疏,以补前人之阙。因之,里堂于完成《易学三书》后,即与其子廷琥编撰《孟子正义》。关于《孟子正义》的编纂过程,里堂尝记之曰:于丙子冬,与子《孟子正义》
学术成就
焦循 经学与天算学:焦循思想的中心话题 在《几何原本》前六卷译本传入中国之后,明末清初的知识界表现出了学习这部著作的巨大热情。虽然这部书的流传并不广泛,但它对当时中国学人的思想上产生的冲击力却是不可磨灭《焦循著述新政》
易学
《几何原本》世界构图的吸收与超越 焦循易学向我们描绘了这样的一幅关于宇宙整体的动态画面:它是由一系列简单的元素经过不断的有序的进化积累生成的,而且一直处在生生过程之中,它没有终结之时,它是一个开放的不断扩大自身的系统。这一系统有两个重要特征:生长性(进化与积累)与有序性(严格与规范)。一个系统,如果没有进化与生长,它就不够宏大,不符合儒家天地生生之道;但如果没有严格与规范,那么这个宏大也是一种假象,它就是堆砌在沙滩上的巨大建筑,布满缝隙与窟窿,一旦有了外来的冲击,它很快就会垮塌。受过晚明《几何原本》及其天算学洗礼的清儒比以往任何朝代的学人都更看重这一系统的严格性与规范性,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正是清代学术的基本特点,这也是为什么清代学术在经历时间冲刷磨蚀之后仍然屹立的奥秘所在。保障焦循易学严格性与规范性的主要部件是焦循在易学中“发明”的变换规则。这些变换规则有两类:天算型的,有旁通、相错、时行,有时合称“比例”;音韵训诂型的,主要有“引申”,共12例。易学两种规则的启示
这两种规则在易学中的作用也不相同。大体说,它们事关易学的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文字层。《易经》是一部书,它是由文字(包括短句)组成的,一切对于《易经》的解释必须经由文字这个中介,必须是针对一定文字所作的解释。卦爻象层。正如英和所说的那样:“群经皆可理释(以文字解释),而惟《易》必由数推。”文字因其自身内蕴的模糊性与漂游性,使得它不可能很好地揭示一个严格而规范的世界,因此,只有在由数学符号组成的世界里,人们才能够发现这种严格性与规范性。天算学思路的优点
采用天算学思路的优点还在于,可以对《易经》中的每一个词都给出严格而规范的解释。如果我们将《易经》看成是一个宇宙的话,这个宇宙中的一切都将笼罩在数学的光芒之下,再没有任何玄奥神秘的保留地带。英和在为焦循易学著作写序时为此兴奋不已,称赞焦循的易学“元本经文,疏通引证,使全易无一剩句残言。”在焦循眼中,《易经》实际上已经成为一部天算学类型的著作了,在一定意义上,这种认知主义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至于我们个人是否同意这个时代的易学视野,则是另一个问题。《易学》
焦循易学世界构图的两个方面:严格、规范性与生命、灵动性著作考据之争
焦循在全身心投入到易学研究以前,还曾加入过“著作考据之争”。这场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对待惠栋学派的经学研究。文学家袁枚批评经学家孙星衍的经学研究缺乏“性灵”,声称只有文学才有“性灵”,经学只不过是机械呆板的抄书之学。另一位乾嘉时代的重要学者章学诚则对袁枚的观点进行了批评。章学诚认为,袁枚的观点将引发非常严重的伦理后果,因此是非常不可取。焦循也加入了这场争论。他不同意孙星衍以考据为经学的立场,而同意袁枚对当时考据学风的批评,欣赏袁枚大力提倡的“性灵说”,认为无性灵则无所谓学风,考据的问题正在于缺乏“性灵”,但他也不同意袁枚文学是体现“性灵”的唯一领域的看法。他重新解释“经学”范畴,赋予其新的意义。在他的“经学”中,“性灵”得到了最全面最深刻的体现。他指出:“经学者,以经文为主,以百家子史、天文术算、阴阳五行、六书七音为之辅,汇而通之,辨而析之,求其训诂,核其制度,明其道义,得圣贤立言之指,以正立身经济之法。以己之性灵,合诸古圣之性灵,并贯通于千百家著书立说之性灵,以精汲精,非天下之至精,孰克以与此?……惟经学可言性灵,无性灵不可以言经学。辞章之有性灵者,必由于经学,而徒取辞章者,不足语此也。”(《与孙渊如观察论考据著作书》) 由此,经学是“性灵”的完全展开。它不是个人的“性灵”,而是众多人的“性灵”在跨越了个人的局限性与历史性的基础上融汇而成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学问与性灵共同构成的。因而,真正的经学有两个特征,一是学问的贯通,经学应当成其为经文本身与百家子史、天文术算、阴阳五行、六书七音等学问相互贯通的产物;二是“性灵”的贯通,经学应当成后代经学家注释经书的“性灵”,与古代圣贤著述经书的“性灵”相互贯通的产物。“著作考据”结论
在“著作考据”之争中,袁枚凸显了性灵,孙星衍凸显了学问,焦循则是想将学问和性灵都融贯到经学之中。焦循并不排斥考据学,他本人也精通考据学,但是他决不同意以考据学作为经学的范型。考据学所缺的东西是“性灵”,这种缺乏导致了一个问题:它误认了经学的本质特征。完整的经学本质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客观的学问的和主观的性灵。客观的特征是经文本身,而主观的特征是“性灵”。因此,当袁枚说只有文学才可以谈论“性灵”,而经学似乎只是考据之学,仅仅需要劳力抄书时,焦循就不能同意了。艺术作品:
0
纠错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如:焦循百科书法,即可方便查询
资源下载
- 【JPG高清】《十竹斋书画谱》下载_1.34G
- 【高清tif】明 姜立纲楷书《东铭册》合卷下载_420M
- 【pdf】宋《道子墨宝》水墨白描图册下载_271M
- 【PDF高清】日本今尾景年《景年习画帖》下载_353M
- 500种碑刻、墓志铭、造像记和摩崖石刻打包下载_8.4G
- 【pdf】明程远摹选《古今印则》二卷下载_24M
- 【高清tif】明 唐寅行书《漫兴墨迹》长卷下载_621M
- 【PDF】明何通《印史》明刻钤印本下载_260M
- 【jpg】明 沈度《楷书四箴页、隶书七律诗页合卷》下载_6.8M
- 【高清】唐孙过庭草书《书谱》长卷下载_1.76G
- 【tif】隋代楷书《苏慈墓志》拓本下载_826M
- 【pdf】清 卢登焯印谱《抱经楼日课编》乾隆四十六年钤印本下载_87M
- 【高清】元 赵孟頫行书《闲居赋长卷》0.98G下载
- 【PDF高清】明 张灏辑《承清馆印谱》明万历钤印本下载_158M
- 元 赵孟頫《心经》册页装全卷下载_238M
- 【jpg高清】明 董其昌《行书宋之问诗》卷下载_22M
书法欣赏
- 何绍基《楷书“读书延年”横幅》
- 黄自元·朱子治家格言
- 邹之麟题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曾国藩行书《读书要在存心久七言联》
- 书法笔法通则与技法
- 包世臣行书《抱琴枕石五言联》
- 王铎《行书飞人五言诗一首》立轴
- 湛若水《行草甘泉洞诗轴》
- 200对经典书家对联
- 史可法《录祝淇和胡学士游万岁山诗扇》
- 于右任《行书谢眺元中八言联》
- 梅清行书《报国寺古松歌扇面》
- 文征明·跋赵孟頫《汲黯传》
- 王升《衰老帖》
- 北魏《司马昞妻墓志铭》墨拓
- 王羲之行书《敬伦帖》2种
- 吴宽行书《致职方先生尺牍》
- 钱杜《行书八言联》
- 张即之楷书 《书李衎墓志铭》卷
- 董其昌行书《自题仿巨然山水轴》
- 翁同龢《行书手札》
- 何绍基《临汉碑》
- 杨维桢行书《致理斋明府尺牍》
- 祝允明《草书怀知诗卷》
书法推荐
- {$zd_sftj$}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