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卧游图》画册(2)
作者:沈周 书体:行书 2018-07-12 11:14:23
秋景山水图
自题:淡墨疏烟处,微踪仿佛谁。梅花庵里客,端的认吾师。沈周。
设色不多,以水墨为主,浅绛为辅。观其用笔,润而不浸,力度内敛,干润的线条配以透明墨色的罩染,山石有昆玉之感。山石树木,笔势粗简,点苔尤其疏放,着墨不多,凹凸纹理,历历可见。沈周一生尤爱倪瓒,此幅作品从构图上可以看出模仿倪瓒的痕迹,不同的是沈周画了两组山石、树木,以一座小桥相连接,树木也浓茂一些。更不同的是,临水伫立着一个策杖的老者,谛视前方,岿然不动。这老者澄观一心,无喜无忧,已与山石树木同体,他站在那里,如一棵苍松、一尊山石。冲然淡泊,静穆悠远,正是画家孜孜以求的意境,也是禅境。画幅下部近景的坡石以粗细不等的中锋皴出,运锋辗转。坡坳处略以淡墨笔复皴,加强山石厚度,最后以焦浓之墨依石块结构略作点苔。画幅上部以淡墨写意拓出远山,使中经平面山岩与云气的不著笔处更为洁雅。岩石之结块处不落俗套,中锋、侧锋并用,整体看来,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轻松自如。山石结构处的轻描淡写,云烟水面等无画处皆是意境非凡。树的描画,由枝至干信笔写出,前景一株小树以浓墨点叶,另三株均以淡墨枯毫为之,更是逸笔草草。一老者拄杖前行,数笔勾画的老者形象在整体画面中虽不起眼,但又给整幅作品增添了些许灵性。小树的浓润笔墨与画面的大幅枯淡笔墨相得益彰,使整个画面更显枯淡,无形中加强了画面的厚度和深层境界,作者心远物皆静的意境亦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江山坐话
图中近景集中于画面右下角,溪边浓荫下两高士相对而坐,侃侃而谈;三株不同点法的树木交融错落,与左边山坡遥相呼应;远处屋宇若隐若现,藏露有致;远山含烟,结构雅驯。
款题:“江山作话柄,相对坐清秋;如此澄怀地,西湖忆旧游。”沈周钤朱文印一方,上刻“启南”二字。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沈周书法,可方便查询。
沈周书法欣赏:
- 沈周《行书落花诗扇叶》
- 沈周《行书高启五言诗轴》
- 沈周《行书自作诗卷》
- 沈周《声光帖》
- 沈周·跋陆游《怀成都十韵诗卷》
- 沈周行书《题赵雍沙苑牧马图跋》
- 沈周行书跋《米芾蜀素帖》
- 沈周行书《次韵吴宽东园玩菊诗》
- 沈周《行书翻云覆雨七言诗轴》
- 沈周行书《题京江送别图卷》
猜你喜欢:
- 《满江红·拂拭残碑》是由明代词人文征明创作的一首词。整首词将矛头直指皇帝,颇有见地。整首词感情沉着而慷慨,议论痛快而淋漓。释文:
- 眭明永《草书自作诗扇面》,纸本,金笺,草书,尺寸:18.7×55.7cm,南京博物院藏。 释文:向晚舟行少,经秋客思多。
- 唐寅《行书七律卷》 局部 高28.6厘米 横36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莫是龙《陶潜移居诗轴》纸本 150×70cm 广东省博物馆藏释文: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
- 王宠《送友生游茅山诗》册 纸本,草书。28.8×25.4厘米此册《送友生游茅山诗》草书。纸本,纵28.8厘米,横
- 王衡跋《米芾蜀素帖》,行书,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王衡(1562年10月6日-1609年3月4日),生于嘉靖四十一年九月九日,卒
- 张瑞图《东坡词水调歌头赤壁怀古》,行书,书于自作画《后赤壁图》卷后,纵27.9cm。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 邵弥《七言草书律诗》纸本草书 177.8×30.4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由可嘉提供 释文:寒苔留
- 文徵明行书诗卷欣赏,丁巳春三月(1557年)文衡山88岁书,日本二玄社版。释文:短簿祠前树郁磻,生公
- 吴宽《致职方先生尺牍》纸本行书 21.7×23.4cm &21.4×25.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扇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