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草书诗卷》(2)
作者:王铎 书体:草书 2017-01-07 17:11:04
鉴藏印:学海家藏刘氏子子孙孙永保□□(白) 学海刘氏家藏(朱) 周氏家藏(白) 来凤(白) 容庚秘匧(白)
附录:
《历代法书萃英·王铎草书诗卷》(上海书画出版社)原书说明
历观二王系列,学米者甚众,然非失之于狂狠即失之于卑弱,唯王铎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由米上溯颜真卿直至二王,点画振动,神气飞扬,变化万千,时出新致,当为米元章之后,王书之秘更能阐发之一人。
是卷为王铎暮年之作,世所罕见,足为后学津梁。
是卷为商承祚先生所藏。先生不以自秘,慨然以兹公诸同好,并作序绍介,乃书林快事。编者于所作释文之际,又蒙先生鼎力校勘,顺此致谢。
一九八三年岁末 吴建贤
一声惊叹(◎ 胡西林 )
毫无疑问,这件被收入《王铎书法全集》第四卷出版,并为多种王铎书法集和研究著作著录出版的著名作品是目前艺术市场上所见到的最为难得的王铎杰作。《草书诗卷》纸本,总长939.5厘米,其中王铎书法部分纵26.6厘米,横773.5厘米,前有商衍鎏引首,后有商衍鎏、容庚两家跋。手卷作于已丑(1649)王铎58岁那一年的七月十三日,书王铎旧诗15首,卷后有王铎130余字款识,叙说书卷缘由,其中叙及他对自己诗的珍爱。这位乱世中的天才艺术家一生作诗逾一万五千首,但因为贰臣背景,入清后他曾将自己的诗稿 * 于“天津舟次”,乾隆皇帝敕编《四库全书》时又极尽删除查毁,所以,留至今日仅《拟山园选集》中所存4900余首诗了。王铎喜欢做诗,常常将胸中愤懑及情绪在诗中渲泄,诗里边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王铎,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诗留传后人,以期后人从他的诗中读懂他内心的世界。他曾经说过:“其留以告天下后世,后世读者而怜其志者,只数卷诗文耳。”于是我们知道了王铎之所以会在一次朋友间的饮酒中一口气连书15首诗,其原因就是因为他遇到了能够读懂他的诗的知心朋友。“吾诗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因书怜诗,因诗怜吾”,王铎心情格外激动,以至卷末落款时,仿佛无需思索,信手挥写都得神助,于是通卷写得激越跳宕,恣情汪洋,浓与淡、枯于涩、倚与侧、疏与密,乃至笔线的曲直都仿佛不是使腕而出,而是天意使然 关于此卷书法,若从艺术的角度加以欣赏,可以说无数的话,而从诗歌的角度求证史实,窥探王铎内心世界则是一部专著方可做成的事,限于篇幅精力时间,目下只能作罢。来日方长,再作研究。
此卷三百年间藏于何处、何人所藏,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有一位或数字高人在悉心地做着呵护,要不然三百年后她能够以这般品相再现人世?1959年夏秋之季,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不知从何得此宝物,他持卷请光绪三十年探花、时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商衍鎏过赏,商衍鎏惊叹不已,从王铎的诗到成卷经过加以推演考证,写下长跋。两年后,商衍鎏之子、同为著名古文字学家的商承祚以一卷王宠书法与容庚换得此卷,易手前,容庚在卷后也作题跋,记录斯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王铎《草书诗卷》的规模。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王铎书法,可方便查询。
王铎书法欣赏:
- 王铎行书《杜甫戏呈杨四员外绾诗轴》
- 王铎行书《为浩熙贤契书八言联》
- 王铎行书《高平县东私路》
- 王铎行书《赠汤若望诗翰册页》
- 王铎草书《节临来迟帖》
- 王铎《拟山园帖》第五卷
- 王铎行书《忏诗之三轴》
- 王铎草书《赤箭帖》
- 王铎《行书李贺诗帖》
- 王铎行书《春过长春寺》立轴
猜你喜欢:
- 何绍基《行书侧身独立七言联》 行书 湖南省长沙博物馆藏释文: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款识:荫潭二十兄属
- 傅山《读南宋渡后诸史传》轴 ,草书,绫本 ,149x50cm ,山西博物馆藏。释文:读南宋渡后诸史传,真所谓箭头不快,努折箭
- 黄侃《隶书页》 湖北省博物馆藏 释文:莺啼序 层阴傍楼散晚,悄梧飘暗户。闭孤馆词客哀时,正愁年华垂暮。旧
- 此册《临兴福寺半截碑册》为张大千先生旧藏。是八大山人书法中的重要作品之一。《兴福寺半截碑》是唐朝大雅和尚集王羲之帖中的字,为
- 张裕钊《行书沙苑天街七言联》纸本行书 129×31cm×2 深圳市博物馆藏释文:沙苑马闲秋猎罢,天街草斗晚朝归。
- 汪士慎《隶书咏牵牛花轴》纸本隶书 98.5×37cm 上海博物馆藏释文:竹树交加处,藤攀缕缕轻。半轮残月坠,一迳晓华明,秀色烟笼
- 王时敏《隶书老境仙书五言联》纸本隶书 101.8×19.8cm×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老境行將及。僊書讀未閒。&nb
- 王冏《行书七绝诗轴》绢本行书 220×68cm 朵云轩藏 释文:清晓朝回秘阁重,坐看宫树露华浓。碧窗朱户图书满,人在蓬莱第
- 王鸿绪跋柳公权《兰亭诗》,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柳太师自长庆间拜侍书学士,以笔谏显名。迫事文宗,有诊臣风。平生博贯经术,
- 高垲《临欧阳询化度寺碑》册页(选), 纸本,楷书, 26×27cm×35开, 1839年作, 北京匡时2015夏季拍卖会。北京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