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楷书千字文》
作者:董其昌 书体:行楷 2019-04-26 13:02:09
董其昌《行楷书千字文》,纸本, 每页, 29.4×10.4cm, 南京博物院藏。
南京博物院藏此卷《行楷书千字文》为董其昌晚年所书,充分体现出董其昌在小楷书、行楷书方面的成就。他说:“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多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若使当其合处,便不能追踪晋、魏,断不在唐人后乘也。”(《容台别集》卷二)“(吾书)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作意,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同上)“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按照董其昌的自述,“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尤其小楷书,董其昌自认为最为得意,力追晋魏,超越赵孟頫,“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吾书因生得秀色”,从而形成了率意自然、生拙古淡的特色。董其昌创造性地将晋、唐、宋的书法审美价值观念和风格特征进行大范畴、主观性地融合、转化,写出了自己的面貌和特色。此卷小行楷千字文,确实从中反映出董其昌楷书的主张、观点和看法。
董其昌《行楷书千字文》在结体、布局、用笔方面都能体现出其小楷书所提倡的价值观、审美观,呈现出飘逸秀雅、生秀古淡的审美意象。其在分行布局时有意拉大行距,使行间空隙增大,给人以灵动、秀美、疏朗的视觉感受。同时字与字之间布局亦疏朗匀称,随意而行,又给人以不温不火之感。董其昌《行楷书千字文》在结体、造型上汲取了米芾的侧欹造型特点,笔势或扩张、或收敛,突破了行楷书过于注重端庄、平稳而带来的僵硬、古板之感,深得流变、飞动的体势。此外,在造型布局上又吸取杨凝式舒展、敛放的结体特色,深得萧散自然、闲适舒朗的笔致。而用笔上,亦颇为精到,多正锋、中锋笔法的运用,圆劲秀逸,精力遒劲弥漫。该作用墨也非常讲究,注重用水,尽力将枯湿浓淡的墨韵在笔下表现出来,给人以苍嫩清润、古淡秀逸之感,显然是将从绘画中领悟到的墨法、水法引入到书法中来,为书法增添了不少的墨色变化。
董其昌在此《行楷书千字文》中,通过用笔、用墨精湛技法的掌握,营造出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儒雅、幽寂、清和的精神气息,不愧为一代书画巨擘心象的自然流露与映显。
【资料来源】南京博物院《风神超逸——明代晚期书法作品展》(2019.1.20-2019.5.30)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董其昌书法,可方便查询。
董其昌书法欣赏:
- 董其昌《杂书册页-临颜真卿多宝塔碑等》
- 董其昌《自题林杪水步图》
- 董其昌楷书《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
- 董其昌行书《临米芾天马赋诗卷》
- 董其昌楷书《金刚经》
- 董其昌《楷书崔子玉座右铭轴》
- 董其昌《勤政励学箴》
- 董其昌行草《小赤壁诗册页》
- 董其昌《行书宝鼎歌轴》
- 董其昌行书临《米芾天马赋》
猜你喜欢:
- 陈洪绶《行书不谭声气不谭文七绝诗》扇面 金笺 16.5×51cm 约顺治二年(约1645)藏处不详释文:不谭声气不谭
- 彭睿壦《行草录菜根谭句轴》 广州市美术馆(现广州艺术博物院)藏释文: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不善用
- 康有为《行书輓曾习经诗轴》,纸本,行书 ,94.5×42cm ,1926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释文:京华重到不访客,病榻
- 陈鹏年《行书虎丘诗轴》纵121.2厘米 横50.2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释 文:雪艇松龛阅岁时,廿年踪迹鸟鱼知。春风再扫生
- 徐三庚《篆书册页倪宽传、张汤传等》纸本篆书 32×19cm×29 朵云轩藏释文:臣从政辅治(公孙宏卜式倪宽传)张汤遂达用事任职媚兹一
- 陆恭跋褚遂良《孟法师碑》,楷书。
- 翁同龢《行书垂竿翥鹤五言联》纸本行书 150×39cm×2 常州博物馆藏释文:垂竿深涧底,翥鹤呈清姿。 款识:瓶庐翁同
- 彭睿壦《行草前人诗九首》 广州市美术馆(现广州艺术博物院)藏释文: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尽,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
- 傅山《草书杜甫遣兴之一诗扇》金笺草书 16×52.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天寒落万里,不复
-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书法家,实业家。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清同治六年(1867)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