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隶书《曹全碑》
作者:不详 书体:隶书 2017-04-09 14:59:42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由王敞等人镌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碑石高二百五十三厘米,宽一百二十三厘米,隶书,碑阳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碑阴五列,第一列一行,第二列二十六行。第三列五行,第四列十七行,第五列四行。在明代末年,相传碑石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1956年移立陕西西安博物馆碑林。
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自己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但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清万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孙承汉评其书云:“字法遒秀逸致,翩翩兴《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至宝也。
[汇品]
清 梁 巘:学隶初临《曹全》易飘。(《评书帖》)
清 朱履贞:惟《曹全碑》,明季始出土,于汉碑中最为完好,而未断者尤佳。迩来击拓既久,字迹模糊,时人重加刻画,惟碑阴五十馀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书学捷要》)
清 孙退谷:《曹全完碑》万历间始出郃阳土中,惟一“因”半缺,余俱完好。且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庚子消夏记》)
清 康有为:至于隶法,体气益多:秀韵则有《曹全》、《元孙》。(《广艺舟双楫》)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东汉书法,可方便查询。
猜你喜欢:
-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石鼓刻石文字多残,北宋欧阳修录时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四百六十二字,而今之“马荐”
- 泰山刻石29字本释文:臣斯臣去疾御史大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泰山秦刻石,今尚存残石合嵌一处,只九字半,在山
- 熹平石经残石 汉熹十四年( 175年)碑阳高31厘米,宽66厘米;碑阴高33厘米,宽61厘米1929年河南洛
- “张掖都尉启信”为一件21厘米×16厘米见方的红色织物,上方正中缀系,正面墨笔篆书“张掖都都尉信”六字,居延出土。汉代篆书墨
- 刑徒墓砖,清末时就有出土。清《陶斋藏石记》和《恒农冢墓遗文》都曾有过记载。一 九 * 年洛阳南郊发掘了五二二座刑徒墓,墓葬砖得
- 《幽州书佐秦君石阙》拓片 此石1964年出土于北京西郊石景山。无年月,存阳文“汉幽州书佐秦君之
- 《陠阁颂》全称《李翕折里桥陠阁颂》。东汉隶书摩崖刻石。 传为仇绋书。 熹平元年刻。石在今陕西略阳境内。1、大巧通造化,至人全精神
- 【释文】: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攸长。卅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道高明。秦圣临
- 《公羊传砖》东汉元和二年(85年)刻 砖长33.6cm 宽12.5cm释文: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 全称《汉郎中郑固碑》,东汉延熹元年(158年)四月立,隶书。15行,行29字。 额篆书“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