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隶书《武氏祠画像题记》
作者:不详 书体:隶书 2017-04-17 15:04:00
标签:东汉,隶书,武氏祠画像题记
《武氏祠画像题记》拓本(部分)
《武氏祠画像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为黄易挖掘出土。旁有隶书题记。现存1069字,为汉代刻石书法字形较小的作品之一。清方朔跋此石书法云:“汉隶小者甚少,小而精且多者尤不多见”
相关资料:
《武氏祠画像石》东汉画像石。在山东嘉祥城南武宅山。过去曾称“武梁祠”,是东汉武氏家族墓前武梁、武荣、武班、武开明石祠及双阙的总称。其中武梁祠为最早,它是从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开始,历经几十年营造的,石祠画像由孟孚、李弟卯等石匠刻成。画像石的内容包括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神仙怪异,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等,是研究东汉后期历史与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画面采用减底阳刻(即平面浅浮雕)的手法,突出人物形态,用阴刻线条来刻画人物的衣褶和五官等,造型粗犷古拙,艺术风格雄健浑朴。像旁有隶书题记。
《武氏祠画像石》,现存共记43块,隶书题记现存1069字,是目前有明确纪年的重要和最著名的一批汉代祠堂画像石资料。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氏祠及双阙仍在原地保存。
《武氏祠画像石》早在宋代时就已经被发现,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的《金石录》、文学家欧阳修的《集古录》都对此做过记录。后来又经过了多次的洪水漫淤,石室被湮没地下。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在济宁做官的金石学家黄易等人亲自到这里寻找,第一次发现了三个石室以及汉碑、汉阙等,后又陆续发现了许多画像石,并进行了发掘清理。这批石刻艺术的重新问世,以其鲜有的“画像古朴,八分精妙”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东汉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西汉元帝时命令黄门令史游为儿童识字编的识字课本。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流传至今最早的《急就章》写本传为
- 延光残碑又称“都官是吾碑”,东汉延光四年刻,康熙六十年(1721)山东诸城超然台故址出土。书体篆隶结合,风格茂密朴厚。 
- 子游残碑 汉元初二年(115) 六月刻,隶书。碑断为二,此为下截“允字子游”残石,存78字。 《子游残碑》为
- 《袁安碑》东汉篆书碑刻。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立。在今河南境内,碑石已残,每行末一字及碑额均已损佚,现存碑石高1.53米,宽0.
- 《三老掾赵宽碑》拓片 青海省图书馆藏此碑又称《三老掾赵宽碑》,简称《赵宽碑》。东汉光和三年(180)
- 摩崖刻石,汉代隶书。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篆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又称《李翕碑》、《李翕颂》,俗
- 《银雀山汉简》 《银雀山汉简》于一九七二年四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的两座前汉墓中出土。一号墓出土竹简四九四二枚,其内容
- 《孔宙碑》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宙碑》,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东。碑主孔宙,是孔子的第18世孙,是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之一的北海太守孔融的
- 《何君阁道碑》《何君阁道碑》|系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所刻。这是史有记载,未曾见物的国宝,历朝历代的考古工作者、史学家、
- 《华山庙碑》(四明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东汉隶书碑刻。篆额题《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八年(165)立于陕西华阴县西岳庙中。一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