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书法字典>> 历代书法>> 书法欣赏>> 邓散木《书法百问》(9)书法欣赏

邓散木《书法百问》(9)

词典网 2016-03-15 12:25:56

标签:书法百问,邓散木

81、初学以哪种书体为宜?

答:根据实用需要,初学以正楷为宜。在掌握了正楷的基础上,写得流动些,就是行书;行书再草些,就是草书。正楷学好了,再学行、草书,就比较容易了。隶书在今天主要用于装饰艺术,日常用途并不很多,在学好楷书的基础上再学也非难事。至于篆书,实用价值不大,就不一定要去学了。

82、先学小字还是先学大字?

答:先学大字比较好。因为大字笔道粗、字形大,比小字容易看清和掌握用笔及间架结构特征。在练好大字的基础上。再缩小写小楷,没多大问题。

83、我国书法有哪些流派?

答:我国书法有悠久的历史,流派很多,不同书体有不同的书家代表,非本书所能介绍完全。今天常见及常用的行、楷书体,有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欧(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赵(孟)等。

84、学哪一家最好?

答:这些流派各有千秋。学书者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自己选择,但初学还是以方正一路为宜。

85、可供初学的有哪些帖?

答:下面开列一些适于初学的帖目,供选择参考:

北魏张猛龙碑

唐颜真卿书多宝塔脾

唐额真卿书颜勤礼碑

唐柳公权书玄秘塔碑

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

唐虞世南书孔于庙堂碑

元赵孟墒楦I窆奂

86、怎样选贴?

答:选帖首先着眼于临习方便,因此必须拣帖字清楚的印本。清楚,是指笔道清楚,能看得出笔法。从这点出发,拓本一般以时代早的为好,因为距离原碑时间愈近,风雨磨泐等影响愈少,笔道就愈清楚。不过现在文物出版社及上海书画社等出版单位选印的一些碑帖,都是据国内最好藏本印制的,初学者买这些印刷品即可,不必搜求拓本。

87、现代人写的法帖,可不可学?

答:也可以学,但总不及学古代法帖好。因为现代入法帖的好多笔法是从古代法帖里学来的,不如学古代法帖直接学“源”为好。

88、毛笔有多少种?

答:毛笔的种类很多,一般写字的笔,大致分软性、硬性、中性三类。软性的笔,有羊毫、鸡毫等。硬性的笔,有紫毫(免毫)、狼毫、鼠毫等。中性(不软不硬)的笔称“兼毫”,有羊紫兼、羊狼兼两种。

89、练习书法宜用软笔还是硬笔?

答:选用什么笔,要看字的大小而定。写大楷、隶书宜用软笔;写小楷、行、草书宜用硬笔。

90、怎样选笔?

答:笔的好坏,以“尖,齐,圆,健”为标准。所谓“尖”,就是笔毛聚拢时笔锋要尖锐。所谓“齐”,就是把笔毛捺扁时看去要齐,可用手指把笔头捻开、捺扁,看是不是内外都齐,象篦子的齿一样没有参差长短。所谓“圆”,就是写起字来,四面都圆转如意,必须整个笔头象初出土的肥笋,圆浑饱满,没有凹凸,所谓“健”,就是弹性较强,把新笔捻开,蘸些唾沫,在大拇指甲上来回绕圈儿,笔尖要圆转自如,没有“枪毛”(突出在旁边的笔毛),绕罢提起,笔尖自然收束,回复尖挺。将这四个条件合起来考虑,可知选笔时应挑笔毛肥些厚些的,不要又瘦又单的,写起来方能得力(图三六)。

邓散木《书法百问》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邓散木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mb_zzarticle$}

猜你喜欢:

  • 给大家分享中国雅致集联200条,书法创作必用、实用、常用。收藏好!序号上句下句
  • 平正、匀落这是最基本的要领,就是要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
  • 很多人对残破的法帖拓本观感不佳,欣赏不来其中的妙处。但是,在这里不得不说,石鼓文是先秦书法中最经典、最美的作品之一。康有为赞誉石鼓文:“
  • 一、钟繇《荐季直表》推荐理由:《荐季直表》结体疏朗、宽博,体势横扁,尚有隶意。虽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结体法度均不如晋唐工整,但天趣盎然,
  •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脱胎于隶书,萌生于东汉而成形于魏晋,至东晋趋于成熟。苏东坡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张怀也说:
  • 刘迺中字汉宽,晚号古柳逸民,居室无门限斋,男,汉族。1921年2月生于北京。幼承家学,楷、篆并习,稍长习隶、行草书,并涉及商周以下甲骨、金石
  • 网友:书法君您好!我想问一下,临摹书谱时能写成碗口那么大的字吗?谢谢!问安!书法君:大不到哪里去。书谱是典型的帖学经典,并非擘窠
  • 【导读】长沙窑窑址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市所辖的望城县石渚湖附近,唐时称为石渚窑,兴起于约8世纪末,衰落于10世纪初。它融合了南北瓷艺,创新出别具
  •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人们开始交流,文化得以传承.大家一起关注,书画这门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艺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 《来戏帖》自米芾提出“八面出锋”以来,对此理解争论颇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古贤书论,容易产生歧义之处可以进行深层次探讨,如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代书法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