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行书《获见帖 》《致长官董侯尺牍》
作者:苏轼 书体:行书 2017-02-26 17:38:26
标签:苏轼,行书,致长官董侯尺牍
此帖又名《致长官董侯尺牍》。苏轼书于元丰五年(1082)。纸本。行书,信札一则。凡12行,计71字。27.7厘米×38.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引本集《满江红》题下《杨元素本事曲叙》云:“董义夫,名铁。自悴曹得罪归鄱阳,遇东坡于齐安。”董钺又字毅夫,木德兴人。治平进士。任夔州转运使。遇事刚果,耿介不群。致仕归,过黄州,“来游雪堂,有卜邻意。公约《归去来词》作《哨遍》,使其家僮扣牛角而歌之。”董钺亦出所作《满江红》,令家僮歌之。“东坡嗟叹之,次其韵。”
《总案》载,董钺过黄州,来游雪堂是元丰五年三月末。董铀得识东坡是由鄂州太守朱寿昌介绍的,但不到一年,董钹就病逝了。东坡在黄州《与蔡景繁尺牍》云:“前日亲见许少张暴卒,数日间,又闻董义未化去。人命脆促,真在呼吸闾邪,”这与《总案》:“董义夫因朱寿昌纳交于公,不一年以病没。”合。以元丰五年三月起算,此札自然在董铉在黄州一带逗留、即将去之前所作。因此,在帖中东坡云“近者经由获见为幸”,即分手不久。董钹“遣人赐书”,大约是告别,希望以后再聚会,然而,东坡很悲观,称“再会未缘”。—这倒成了一个谶言,因为这次分手后不久,董钹便“化去”了。
此帖与《黄州寒食诗帖》同时期,书风十分相近。
释文 :轼启。近者经由获见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于余芘,居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会未缘,万万以时自重。人还,冗中,不宣。轼再拜长官董侯阁下二八月廿八日。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苏轼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苏轼书法欣赏:
- 苏轼行书《书林逋诗后》
- 苏轼行书《渡海帖》
- 苏轼楷书《司马温公神道碑》
- 苏轼行书《满庭芳词》
- 苏轼行书《久留帖》
- 苏轼行书《新岁展庆帖》
- 苏轼·跋吏部陈公诗帖
- 苏轼《覆盆子帖》
- 苏轼行书《归园帖》 释文
- 苏轼行书《令子帖》
猜你喜欢:
- 【卜筑帖释文】熹顿首拜覆:窃闻卜筑锺山,以便亲养,去嚣尘而就淸旷,使前日之所暂游而寄赏者,今遂得以爲耳目朝夕之玩,窃计雅怀亦非独爲避衰计
- 【释文】此晋纸式也,可为之。越竹千杵裁出,陶竹乃腹不可杵,只如此者乃佳耳。老来失第三儿,遂独出入不得,孤怀寥落,顿衰飒,气血非昔。大儿三
- 米芾《行书建州帖》 米芾《行书建州帖》,又称《送陈觉民诗》。凡十五行,共一四一字,写于元符二年(1099
- 任希夷跋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楷书,纵33.8厘米。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释文:温公修《通监(鉴)》,起草于书牍间,可见当日用
- 范成大《尊妗帖》纸本 纵29.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全集》第40卷 宋辽金
- 南宋魏了翁行草书墨迹欣赏《文向帖卷》纸本,纵28.4 厘米 横161.6 厘米,拟为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魏华父时年4
- 韩绎 《致留守司徒侍中》尺牍,行书.纸本,30.2x50.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绎顿首再拜 留守司徒侍中 绎瞻怀馆下
- 欧阳修《谱图序稿》 纸本,纵30.5厘米,横66.2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欧阳修《谱图序稿》,实际上包括《欧
-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祖籍安徽无为,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
- 韩缜 《钦闻帖》尺牍,行书.纸本,28.1x29.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缜钦闻制命 深副愿言 属此守藩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