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书法字典>> 历代书法>> 隋唐>> 陆柬之《文赋》书法欣赏

陆柬之《文赋》

作者:陆柬之 书体:行书 2014-03-08 15:26:22

标签:陆柬之
《陆柬之书文赋》,唐陆柬之书,行书。此卷流传有绪,有赵孟頫、李倜、揭傒斯、危素、宋濂、孙承泽等人跋记。帖中“渊”、“世”等字均作缺笔,盖避唐代帝王名讳之故。帖后无余纸,名款己失,卷前引首有明代李东阳篆题“二陆文翰”,及沈度隶书“陆机文赋陆柬之书”,真迹清时入内府,后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卷素笺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我们看陆书《文赋》墨迹,亦如陆机《文赋》论文所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有逸气,逸笔,直追“二王。

《文赋》为纸本墨迹卷,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这是一幅陆柬之用心写的作品,因为《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所以陆柬之是以极其崇敬的心情来写《文赋》的。据说陆柬之年轻时读陆机《文赋》,极为倾心,想亲笔书写一篇,因怕自己书艺不精而“玷辱”前贤名作,始终未敢贸然动笔,直至他晚年书名赫赫时,才动笔了此宿愿。

《文赋》墨迹的章法和气韵,更多的是学习王羲之的。全书 144行,1658字 ,字体以正、行为主,间参草字,虽三体并用,但上下照应,左右顾盼,配合默契,浑然天成。笔致圆润而少露锋芒,表现出平和简静的意境。笔法飘纵,无滞无碍,超逸神俊,深得晋人韵味,从中透露出深厚的《兰亭》根底。

元代书法家揭溪斯曾评论此帖说:“右陆柬之之行书《文赋》一卷,唐人法书结体遒劲有晋人风格者,惟见此卷耳。虽若隋僧智永,犹恨妩媚太多、齐整太过也。独于此卷为之三叹。”元赵孟頫评价更高,曰:“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 * 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 (赵孟頫《文赋》跋)。赵孟頫曾临学此帖,从中领悟晋人笔法和结体,受益非浅。孙承泽在给《文赋》墨迹所写的跋文上说:“赵文敏(孟頫)晚年书法全从此(指《文赋》)得力,人鲜见司谏(指陆柬之)书,遂不知文敏所自来耳”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陆柬之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柳公权( 778-865年)柳公权封河东郡公,后亦称“柳河东”。公权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法楷模。官至太子少师,故
  • 宋拓唐李邕行书李思训碑《李思训碑》全名为《云麾将军李思训碑》,碑在陕西蒲城。因碑文中有“以八年六月廿八合袱”等字,宋陈思《宝
  • 李阳冰《般若台铭》 篆书,高近4米,宽近2米,4行,每字长约40厘米。宽25厘米,在福建会城乌石山。全文24个篆字:“般若台 大唐大历七年著
  • 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满”诗文壶 高19厘米 口径9.2厘米 底径10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喇叭口,瓜棱腹,多棱短流,平
  • 王献之洛神赋,相传真迹写于麻笺,流传至唐已首尾烂缺,仅存十三行,唐人有柳公权跋硬黄摹本传世。释文: 嬉。左倚采旄
  • 行草——青釉褐彩“一别行千里”诗文壶(局部) 高25.1厘米 口径11.1厘米 底径13.3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五言诗
  • 颜真卿《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三
  • 唐柳公权《兰亭诗》卷(传),绢本,行书,纵26.5cm,横365.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王献之四
  • 颜真卿《臧怀恪碑》近代拓本选页 约大历七年(772年)颜真卿《臧怀恪碑》,亦称《唐故右武卫将军赠工部尚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铭》
  • 【释文】神仙起居法。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心腹痛快时,两手肠下踞,踞之澈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压频,画夜无穷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代书法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