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臣楷书《明徵君碑》
作者:高正臣 书体:楷书 2016-07-18 12:48:44
标签:高正臣,楷书,明徵君碑
高正臣,广平(今安徽宿县)人,官至卫尉少卿。(《太平广记》作“卫尉卿”)习右军之法,脂肉颇多,骨气微少,修容整服,尚有风流,可谓“堂堂乎张”也。睿宗甚爱其书。怀瓘先君(《太平广记》作“张怀素之先”)与高有旧,朝士就高乞书,冯先君书之(《太平广记》作“或凭书之”)。高会与人书十五纸,先君戏换五纸以示高,不辨。客曰:“有人换公书。”高笑曰:“必张公也。”终不能辩。宋令文曰:“力则张胜,态则高强。”有人求高书一屏障,曰:“正臣故人在申州,书与仆类,可往求之。”先君乃与书之。自任润州、湖州,筋骨渐备,比见蓄者,多谓为褚后。任申、邵等州,体法又变,几合于古矣。陆柬之为高书告身,高常嫌,不将入帙,后为鼠所伤,持示先君曰:“此鼠甚解正臣意耳。”风调不合,一至于此。正臣隶、行、草入能。(出自张怀瓘《书断》)
高正臣传世作品有《明徵君碑》,书自圣教序出,笔法俊逸清秀,刚柔有致。
《明徵君碑》即《明僧绍碑》,矗立于南京栖霞寺前,并覆以碑亭。碑立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高2.74米,宽1.21米,厚0.36米。碑文为高宗(李治)所撰,通篇四六韵文,后用十首铭词结束。高正臣书。笔法俊逸清秀,刚柔有致。字体结构与《圣教序》仿佛,可见当时书体风格特点。碑面除碑额王知敬篆书“明徵君碑”四字外,均为行书,共2376字,现尚存2363字,仅缺13字。字迹清晰可辨。碑阴有“栖霞”两个大字,据传为高宗亲笔,笔力遒劲、雄浑。这座碑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尚能不失其当年光彩,堪称奇迹。在全国现存唐碑中,是极罕见的珍品。
王知敬篆书额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高正臣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猜你喜欢:
- 唐代文宗皇帝李昂曾下诏书,以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可见书法家张旭当年真是明星大腕。唐代韩愈对他的书法曾大
- 虞世南《疲朽帖》拓本 行草书 25.7×43厘米 《淳化阁帖》卷四收录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疲朽,未有东顾之期,唯增慨
- 怀素《小草千字文》 绢本 纵33.7cm 横1730.0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草千字文墨迹。贞元十五(公
- 徐浩《朱巨川告身》 27×185.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朱巨川告身》纵27公分,横185.8公分 台北故
- 颜真卿《邹游帖》拓本。行书,信札。35.6×15.5厘米。凡8行,计45字。约书于乾元二年(759年)。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
- 褚遂良《枯树赋》墨拓 行书 贞观四年(630)褚遂良《枯树赋》,仅有刻本传世。款题贞观四年书。 共三十九行,计四
- 唐太宗得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命欧阳询临摹,刻石于学士院,拓赐近臣。五代梁移石汴都。辽耶律德光破晋后携此石北去,德光中途病死,石弃于杀虎林。
- 颜真卿《蔡明远帖邹游帖》 拓本 选自《忠义堂帖》 浙江省博物馆藏 颜真卿《蔡明远帖》 拓本。行书,信札。35
- 碑阳篆额及碑阴楷额 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建于建中元年(780年)。楷书,碑文一通,记文一篇。338×176×4
- 青釉褐彩狮座“日红衫子合罗裙”诗文枕 高7.3厘米 长13厘米 宽8.1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伏狮为座,枕两端绘龟背纹,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