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姨母帖
作者:王羲之 书体:行楷 2015-06-01 12:40:35
标签:
【释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姨母帖》,行楷,载原裁于唐人摹《万岁通天帖》。硬黄纸本。纵26.3厘米,横53.8厘米,现藏辽宁博物馆。《万岁通天帖》又名《王氏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是王羲之后裔王方庆家物,内收王氏家族二十八人法书。王方庆于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6)上进武则天,武命人临摹后将原本又赐还王方庆。现存《万岁通天帖》为摹本,包括王羲之、王荟、王徽之、王献之、王慈、王志等七人共十帖。此帖钩填技术极其精妙,可谓“下真迹一等。”董其昌曾称此帖“奕奕生动,并其用墨之意一一备具,王氏家风漏泄殆尽”。
此帖曾摹刻于《戏鱼堂》、《真赏斋》等丛贴。现存王羲之的字面貌不尽相同,大凡有流便和古质两种,《姨母帖》属于后者.杨守敏说:“观此一帖,右军亦以古拙胜,知不专尚姿致。”此类作品可能是他早期所写,其结字和用笔都还存有较浓厚的隶书笔意,和现在出土的晋代简牍帛书有相近之处。如“一”“十”“痛”等字中的横画,隶书的笔意都很明显;“痛”“日”“何”等字的转折处都较生拗峭拔,并残存横式。这些都是隶书笔势孑遗。另外笔画质朴凝重,出笔入笔比较自然,不像唐以后那样强调一笔三折。这些都使此幅作品具有一种古朴高华的艺术魅力。还有一幅《行穰帖》和此帖比较接近。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王羲之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王羲之书法欣赏:
-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释文
- 王羲之《丧乱得示二谢帖》
- 王羲之·集王圣教序
- 王羲之草书《适太常帖》六种版本
- 王羲之集字《心经》
- 王羲之小楷《黄庭经》
- 王羲之《此事帖》
- 王羲之行书结构92法
- 王羲之草书 《游目帖》
- 王羲之草书《七月帖》
猜你喜欢:
- 王献之行书《舍内帖》,临本 释文: 白:承舍内分连近豫遂就,难以喻痛济理。献之白。王
- 《元简墓志》,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誌石呈长方形,高73厘米,残宽33厘米,誌文正书8行,行18字,誌石右端残缺。1926年河南洛阳
- 前秦《邓太尉碑》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前秦《邓太尉碑》,全称《冯翊护军郑能进修邓太尉祠铭》,也称《郑宏道修邓太尉祠
- 《受禅表碑》三国魏黄初(202年)刻。在河南许昌县,额篆书题“受禅表”。字方正,渐开唐隶之门。 东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冬十月乙卯
- 刘媚子墓志(石志) 太和六年(371) 1998年9~12月,南京市博物馆在该市北郊的象山发掘了3座
- 东晋《高崧墓志》,长方形青灰大砖,单面双刀阴刻,志长50.5厘米、宽25.2厘米、厚6厘米。 此墓志与“高崧夫人谢氏墓志”于1998
- 下面来看看这个北魏石刻拓本北魏书法石刻《吴光墓志》民国拓本吳光墓誌,洛陽, 北魏熙平元年[516]8月26日葬,托裱摺葉,墨紙尺
- 唐摹王羲之草书硬黄本。高23.5厘米,横26厘米,共七行,五十八字。体势灵动绰约,丰肌秀骨,远胜右军《如何帖》。此卷为北宋内府旧藏,至
- 龙门二十品之《郑长猷造像题记》,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口上方南侧,共六龛,均为圆券形浅龛。分上、中、下三排,每排两龛,其大小不等。圆楣拱
- 神龙本(冯承素摹本)【释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