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吴 苏建《禅国山碑》
作者:苏建 书体:篆书 2017-05-19 18:38:50
三国·吴 苏建《禅国山碑》(传)
又称《封禅国山碑》、《天纪碑》。篆书,三国·吴天玺元年(276)立。43行,行25字。传为苏建所书。碑在江苏宜兴。《集古录》云:“孙皓天册元年,禅于国山,改元天玺,因纪其所获瑞物,刊石于山阴。”碑文纪吴得祥瑞,封禅於国山之事。据《宜兴志》载,国山本名离墨山,以孙吴时大司徒董朝封于此,故又名董山。山在宜兴县张渚镇北十里,碑即立于山顶之上。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谓:乡人又俗呼此碑为“囤碑”,“以其石圆八出形如米廪云”。
《禅国山碑》为三国时期重要碑刻之一,自宋以来,多见著录。其书淳古秀茂,体势雄健,笔多圆转,继承了周秦篆书的遗意,与方折突出的吴《天发神谶碑》相异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其“浑劲无伦”。杨守敬《平碑记》云:“秦汉篆书,自《琅邢台》、《嵩山石阙》数碑而外,罕有存者,惟此亏巍然无恙,虽漫漶之余,尚存数百字。玩其笔法,即未必追踪秦相,亦断非后代所及。”
【集评】
欧阳修《集古录》云:“孙皓天册元年,禪于国山,改元天璽,因纪其所获瑞物,刊石于山阴。”
宋赵彦卫《雲麓漫钞》谓:“乡人又俗呼此碑為‘囤碑’,‘以其石圆八出形如米廩云。’”
康有為《广艺舟双楫》称其“浑劲无伦”、“笔力伟健冠古今”。
杨守敬《平碑记》云:“秦汉篆书,自《琅邢臺》、《嵩山石闕》数碑而外,罕有存者,惟此巍然无恙,虽漫漶之余,尚存数百字。玩其笔法,即未必追踪秦相,亦断非后代所及。”
清方若《校碑随笔》载:“篆书。43行,行25字。在江苏宜兴。天璽元年。”又:“惜少完本,故行数位数所述不同。牛氏金石图、吴氏金石存谓二十行,牛氏则作行十九行,吴氏则作行九。北平翁氏得三十一行,行二十五字拓本,谓可辨者五百十二字,以為完全矣。迨海盐吴槎客騫拓全文并作碑考极详,知统前后连无字而尚存笔跡之行数计之,实為四十三行,行二十五字。翁氏存其说,惟不计其已泐字之八行,谓可见三十五行,可辨五百九十三字。按福山王文敏曾得旧拓本,至吴槎客记西面上截泐纹尤深,更历岁月当折一角云云。审近拓不但此角至今未折落,所存帝王等字右方泐纹亦未侵连。记之以俟再后之校此碑者。近拓碑尾有‘同治辛未春闽甘泽宣来拓并记’十三字,极恶劣。”
清杨宾《大瓢偶笔》:“吴皇休明八分书禪国山碑,在今宜兴县董山,世无拓者。壬辰春,从弟千一以事至宜兴,拓以相寄。虽漫漶而笔力尚在,在三段石上。”
王壮弘先生《增补校碑随笔》(修订版)雲:“石在江苏宜兴张诸镇西南五十裏董山上。碑形微圆,四面环刻,东北二面多磨灭,西南二面微泐”。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苏建书法,可方便查询。
猜你喜欢:
- 三国·魏《三体石经残石》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又称《正始石经》。因用古文、小篆、隶书三
- 法生造像记拓片 简称《法生造像》,《比丘法生造像记》,全称《比丘法生为孝文帝并北海王
- 龙门二十品之《郑长猷造像题记》,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口上方南侧,共六龛,均为圆券形浅龛。分上、中、下三排,每排两龛,其大小不等。圆楣拱
- 魏《樊可憘造像》,正书,十二行,行十二字.北魏正光三年(五二二)刻。书法结体茂密峻整,与稍晚的《马鸣寺根法师碑》的书法风格近似
- 《孔羡碑》。又名《鲁孔子庙碑》、《修孔子庙碑》、《封孔子庙碑》等,刻于三国魏黄初元年(220)。碑现置山东曲阜孔
- 王羲之《七月帖》又名《秋月帖》,草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作品,纸本。释文: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得去月
- 【释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鸭头丸帖,行草,摹本。王献之书。绢本,纵二六·一厘米,横二六·九厘米。二行,十字。
- 《瘗鹤铭》,大字摩崖,南梁天监十三年刻,署名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这里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内容虽不足道,而其书法艺术诚然可贵。
- 王羲之《大报帖》(摹本) 25.7×10.1厘米 日本私人藏 【释文】 便大报,期转差也,知不快,当由情感如佳,吾日弊为尔,解日耳
- 《乐毅论》是三国时期魏夏侯玄(泰初)撰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论述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传王羲之抄写这篇文章,是书付其 * 奴的